第八章,抗战牺牲的第八位将军 (第3/3页)
府司法院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后侨居美国,生子女4人。
长子平生,不到一周岁在南京病殇。
次子保生,又名传仁,台湾海洋学院毕业,美籍华人,后在美国新奥尔良市经商。
三子传勇即蔡浙生。
女亚兰,美籍华人,后在纽约从事会计工作。
两封家书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抗日革命烈士并颁发烈士证明。次年夏,合肥市政府决定将蔡炳炎的灵柩迁葬于该市蜀山烈士陵园。 [9]赵志学从美国返回大陆,通过合肥市政协将蔡炳炎的两封家书捐献国家。这两封家书原珍藏于美国新奥尔良市,已用绫裱好,于1987年7月7日送至北京。现由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两封家书全文如下:
志学内子雅鉴:
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沪战闻我军连日胜利,敌方大有恼羞成怒之势。昨日报载,又由日舰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果尔,则二次大战即将爆发。同时又根据报载,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虽多亦奚以为!我等刻仍在此间休息,如沪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前函家用帐目,由你管理,望即实行,无得疏忽,此为最要紧之事。保、亚、浙(稽子保生、女亚兰、幼子浙生一一编者注)等几辈均好吗?甚念!特此,敬颂。
时祺
洁宜于常州洪庙
八月二十一日上七时
志学内子雅鉴:
连日致书,谅已览,先后汇带之款,前函所述办法,务希切实作到,是为至盼。我等于本日仍在此间休息,因沪上连日胜利,且战区狭,不能使用巨大兵力故也,周难(指蔡的勤务兵一一编者注)于此次过汉,乘机潜逃。此人瘦弱无忠骨,所以不可靠。殊不知困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如到皖,不得令其居住。慕兰(指长女)之事,时在念中,望设法促成,以免我一件顾虑。老八(指幼子浙生)资质甚佳,我颇爱之,希注意保育为要!专此,敬颂
时祺 洁宜手启
八月二十二日于常州城北之洪庙,上午八时半发,彼等恐不在原地,汇款注意。
碧血丹心垂青史,白骨沉沙恨未消。(时任蔡炳炎所在旅原师长黄维挽联)
蔡炳炎烈士墓志铭,蔡君炳炎(1902一1937),宇系宜,祖居合肥东郊,父母业农。君少聪颖,勤奋;好学,卓荦有成,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及陆军大学特别班一期。参加东征北伐,卓建功勋,历任排连营团长、师参谋长、徐州警备司令、中将保安处长、旅长等职。一九三七年八·一三凇沪抗战,君仨陆君第十八军二O一旅旅长。目睹日寇入侵,国势垂危,义愤填庸,请缨抗敌,率锐旅千常州星夜驰沪,参加罗店保卫战,初战告捷。该敌援骤增,众寡殊巨,君临危不惧,率余部冲向敌阵,饮弹殉国,时年三十六岁。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安徽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追认君为革命烈士。翌年合肥市人民政府为君奠墓于蜀山烈士陵园。勒石为碑,铭曰:少怀壮志 才识超群 东征北伐 屡建功勋 抗倭救国 喋血淞沪 江淮俊杰 黄埔精英 蜀陵长眠 青史垂名。
1937年9月初,蔡炳炎的灵棺乘火车向安徽发运。行至南京,十八军办事处为他举行公祭。灵棺后转水路,经芜湖,芜湖各界代表亦在江边举行公祭。灵棺到达安庆时,省城军政商学各界纷纷去江边迎灵,全城各机关、团体、学校放丧假一天,以示哀悼。灵棺上岸,破例进东门出北门,停放在西门外鸭儿塘地藏庵内,沿街各户,都在门前摆设香案,默默致哀。由各界人士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在安庆隆重举行了追悼会。12月下旬,蔡炳炎灵棺由安庆运回其故里合肥。因战事日紧,暂厝于城东郊蔡之舅父邓子云家乡村头旱地。
1947年,安徽省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提出呈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本省忠烈蔡炳炎将军并予公葬的议案。国民政府于同年5月10日发布了对蔡炳炎的褒扬令,追授其为陆军中将。当月,原合肥县各界人士为蔡炳炎举行了公祭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