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8章 末将姓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8章 末将姓杨! (第2/3页)



    洛阳朝廷对除司州、山西之地以外的地方掌控力几乎为零,元子攸只是表面上的皇帝罢了。

    若这个时候元颢能够登基称帝,确实可以让各地守将的抵抗之心降到最低。

    毕竟元子攸是被尔朱荣拥立,并非是走的正常继位流程,被人质疑其称帝的合理性以及否定他的正统性是很正常的情况。

    元颢登基。

    就相当于大魏有了两个太阳。

    对地方官员而言,拜西边的太阳是拜,拜东边的太阳也是拜,俩边都不得罪呗。

    保全自身实力,待价而沽,谁赢了,他们再帮谁。

    眼见陈庆之并没有第一时间严词拒绝,驳斥自己,元颢心中一喜,连忙开口劝说,“将军若有顾虑,可现在就手书一封前往建康,向陛下言明实情,然时不我待,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陈庆之犹豫再三过后,摇头道,“此举不妥。”

    元颢眼中闪过一丝愠怒,却又换上一脸笑容,连忙反问,“有何不妥?”

    “大王您未立功绩却着急称帝,如此行事与那洛阳伪帝有何异?我等举义兵前来,是要伐不义,铲除尔朱荣这逆贼,吊民伐罪,起码也得是先立下一定功绩,再向天祷告,登基称帝。”

    “还是先攻下梁郡,携大胜之势,再言及此事,方能堵住悠悠之口。”

    元颢笑容一滞,但还是配合着说道,“将军果然心思缜密,目光长远,我险些铸成大错,那便如将军之言,我军赶紧北上攻取梁郡。”

    “大王英明!”

    待到陈庆之离开后,元颢面目狰狞,恼怒不已,却最终还是平复下来。

    “此番北伐还需他相助,且再忍他一忍。”

    事情肯定是瞒不住了,元颢连忙坐下拿起纸笔,他同样也要手书一封遣心腹回建康,他甚至还会让心腹将被自己带来的家眷全都送回建康去,以安萧衍之心。

    “大丈夫何患无妻,无子?”

    另一边。

    陈庆之同样也是奋笔疾书,将情况言明,他虽然使持节,但可不敢擅自做出这样的决定。

    攻取梁郡不过是个借口,他要拖延时间等萧衍给他准确的答复后,他才能听令行事。

    他跟元颢不同,他的根在南梁。

    “传我军令,全军开拔!!”

    陈庆之让亲卫前去传递军令,其麾下白袍军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很快便提前开拔。

    反倒是元颢召集的旧部拖拖拉拉,耽误了不少时间。

    但总归还是北上了。

    元颢短时间内就已经召集两万旧部,大军加起来差不多有三万人,出行规模浩浩荡荡。

    梁郡内的守将唤做丘大千。

    其本姓丘敦,其祖上乃是临淮公丘堆,丘大千多年在南边前线与梁军交战。

    “报!将军,打探清楚了,此番梁军主将乃是武威将军陈庆之。”

    “什么?”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丘大千手中的酒杯失声跌落在地,一脸恐惧之色,“是他??”

    “尔等可调查清楚了?”

    “回禀将军,末将看的清清楚楚,其麾下部曲人人皆着白袍。”

    “该死!怎么会是他!”

    丘大千满脸惊慌,在原地来回踱步。

    他跟陈庆之算是老对手。

    早在孝昌元年(公元525年)时,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彭城造反称帝。

    失败后为了活命,便向南梁上书乞降。

    当时萧衍便派陈庆之带兵前去接应元法僧,刚好当时大魏的安丰王元晖业带平叛大军前来,丘大千当时就在元晖业手下为将,元晖业令其前去拦击,丘大千被陈庆之当场击溃,杀的丘大千丢盔弃甲,扔下本部将士带着数名亲卫就跑了。

    “这可如何是好?那陈庆之虽手无缚鸡之力,连弓弩都拉不开,然其麾下士卒骁勇非凡,当初我率中军精锐都难以与其抗衡,眼下城中防备松弛,我如何与之力敌?”

    丘大千彻底慌了神。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跑。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大魏已经名存实亡,要是在这里死战,真死在沙场上,朝廷上有没有人记得自己都得另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