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NBA321理论(二) (第2/3页)
和弧顶区,说白了就是左腰位的b45炮点和b60炮点、弧顶区的b90炮点(罚球点炮点)、右腰位的b135炮点和b150炮点。
常见的三分线外挡拆,基本上都是左肩区的a45炮点和a60炮点、大脑区的a90炮点(天灵盖炮点)、右肩区的a135炮点和a150炮点。
常见的篮下卡位或油漆区上篮,大部分时候都是在25线上。
nba的合理冲撞区为1.2米的半圆弧,加上线宽0.05米,球员的脚长为0.3米至0.5米之间,手臂长为0.7米至1.0米之间。故此防守方在背后防守的情况下,一定是站在距离1.7米处的位置上,才能制造进攻方的进攻犯规。
而进攻方被防守人用手向外推,篮下的卡位位置一定被推挤到25线附近。
炮点的标注之法,就是要区分各个炮点在战术之中的差异。
在50线和75线上的14个田字炮点,被统称为a级炮点,主要用来卡位、挡拆、掩护、投篮。
在25线上的7个重要的t字炮点,被统称为c级炮点。主要用来篮下卡位、或背身单打,或转身上篮、或切传配合;
其余的18个炮点被统称为b级炮点。只用来投篮。
在此说一下,篮框上的12个红色彩带的用途。
这些彩带和角度射线一一匹配,以篮框中心为圆心,间隔15度角之间,画出了12条彩带,统称为:彩虹准星。
这些准星的中心恰好对应着角度射线。又被角度射线所平分,两侧各7.5度;主要用于投篮时的角度核对,便于提高命中率。
其中中路所对应的彩虹准星,命名为:中路准星。
众所周知,篮框本身虽然是圆的。在球员的视线之中却像是一条短直线,投篮时只能依靠直觉,来感知篮框中心而进行投篮。
这个直觉需要反复训练,难度超高。
有了炮点,再加上彩虹准星之后,难度降低了,命中率自然也提高了!
最后说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