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2章 会遭人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62章 会遭人恨 (第3/3页)

来,一起帮忙,给他们算工钱,不白干。”陈浩说道。

    “跟公社那边打声招呼,让公社的领导发话,通知周边的生产队出人,出牲畜,帮着将进生产队的路给修一修,材料钱咱们自己出,人工的费用可以省下来。”陈自强道。

    他想要节省点,以公社的名义下文件,让其他生产队过来帮忙。

    “这么做肯定不行,不合适,会遭人恨。”陈浩摆摆手。

    没有赞成陈自强的这个提议,“这走的还是老路子,一平二调,的确是能节省费用,还能够号召到更多的人过来帮忙,但却是强制的。”

    “人过来帮忙,什么好处都拿不到,被公社领导压着过来,心里肯定是有怨言的,这股怨言不仅针对公社的领导,还会针对红旗生产队,平白树敌,而且得罪的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帮。”

    “经营生意最忌讳的就是得罪太多人。”

    “得要算工钱,而且工钱给的还要比他们在生产队分工分时要稍微高出些,这样往后有什么事情需要更多的人帮忙的时候,才能喊得动人。”

    这会儿有义务工,说白了其实就是劳役。

    受老大哥‘劳动义务制’理论的影响,我们这也有,义务工被视为一种生产管理体系,初期虽强调自愿,但后期强制性越来越明显。

    尤其在积极性消退后,劳动义务常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施。

    修铁路、水利、电站、植树造林、防汛等公共事业,农民是没有拒绝的权利的,都要去。

    十多年后,也就是1991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出台,以法规形式明确了义务工的定位,规定每个劳动力每年承担义务工不超过7个,允许因病或伤残减免。

    直到2003年,全国才推广取消农村无偿用工制度,义务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是1978年,离着2003年还有25年的光景。

    “除了分田到户,修路的事,别的地方也要抓紧。”陈浩道。

    他开始做出更加具体的布置。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