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兵工厂扩大2 (第2/3页)
没有必要浪费资源生产硝酸钾,因为土硝的提纯并不复杂,6070年代很多小鞭炮厂用的还是土硝,丝毫不比工业生产的硝酸钾差。
硫酸则是用来生产硝酸、硝化棉、TNT、叠氮化铅的重要原料,这东西八路军就利用土法搞的,规模还相当大,而横亘在八路军面前的那些难题,诸如铅板、母酸这些根本就没有问题,直接从江城购买就行了,仅仅两个月,兵工厂已经可以小规模生产浓硫酸了,虽然产量不高,可暂时也够用了,最起码现在生产迫击炮弹所需的硝化棉总算是不用拆37毫米炮弹来获取了。
后续王跃还计划搞硝化淀粉,这玩意儿的爆炸威力差了一点,可还是有实战价值的,后期,汉斯和鬼子其实也在往迫击炮弹里塞这玩意儿,也挺好用的。
另外,兵工厂还攻克了子弹壳生产工艺,将高纯度的铜料加热后多次碾压,制成一定厚度的铜板,然后切条,使用冲床将铜条切割成圆形坯料,就是个硬币大小,然后就是对坯料进行多次冲压,制造成子弹壳的毛坯,这个过程最少是三次冲压,如果一次冲压形变太大的话,会造成弹壳断裂,甚至炸膛。
这时候的子弹壳还需要进行抛光,嗯,简单点就是将加工好的弹壳放进一个有研磨料的汽油桶,然后摇动这个汽油桶改造的滚筒,没一会儿,子弹壳就会变得亮晶晶的。
接下来就是修整,这次修整以后子弹壳的主体加工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再下一步是打孔,然后安装底火,打底标,最后就是手工加注发射药,这个就有些草率了,简单一点说就是将弹壳装满,然后就是将弹头装上去,为了防止子弹受潮,在底火位置以及弹壳弹头结合的位置还需要涂抹紫胶用来防水。
至于子弹头已经摆脱了直接铸造的工艺,采用冲压工艺造出一个子弹头形状的壳体,然后将铸造好的铅弹头塞进去,然后修形,从尾部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