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一游击办报 【50】绝不坐视不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卷一游击办报 【50】绝不坐视不理 (第2/3页)

   8月底的鲁南大地上玉米正在灌浆,碧绿茂密的庄稼连成了一片辽阔的青纱帐,许多农民正在田间地头锄草浇水,和沦陷区农民的愁眉苦脸不同,他们脸上挂笑眉间没有忧愁,整片田野都不时传来欢笑声。

    笑声是会感染人的,刘子魁观察着车上的一家老小,发现她们紧皱的眉头松开了,眼里的焦虑和愁苦也消散了许多。他忍不住心生诸多感慨,与老太太讲了一路……

    马牧池乡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宽阔的汶河在东辛庄转了个弯,在庄前形成了三面环水水连山的封闭地势。这里曾是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机关的驻地,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

    刘子魁一路打听着,很顺利地找到了王茂生所说的于大娘。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身躯瘦小的普通农家妇女,但实际上她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妇救会主任,另一个是战时托儿所的负责人。

    看完介绍信她热情地挽住石家老太太的手留她们住下,又向刘子魁道谢:“我这托儿所正缺会照顾孩子的人呢,你们来得可太及时了。”

    刘子魁从《游击报》上读到过这个托儿所,为了完成王茂生交代的写作任务,又跟着于大娘参观了解一番。

    于大娘的院子里有4个七八岁的孩子在玩耍,但这只是托儿所的一部分,那些襁褓中的婴儿、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幼儿都被寄养在周边村庄的农户家里。

    她解释说这样分散喂养是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照料,在敌人来袭时也更容易得到保护。她经常挨村挨户地探望寄养儿童,谁家有困难,哪个孩子生了病,她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之前我一个人做这些事常常忙不过来,石家娘俩来了能替我分担不少工作。你放心吧,她们跟着俺家搭伙,有俺一口吃的就饿不着她们。”

    刘子魁找了纸笔记录着她说的话,可于大娘摆着手:“孩子,这些话你可不能往外传啊,要是让鬼子知道了俺们这个托儿所的秘密可就麻烦了。”

    刘子魁连忙点头,他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