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世间悲欢(终章) (第2/3页)
只叫人简单修葺,盖了几栋小木楼。
若无意外,师父应该就在夫子山上,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
才到山下八里外的村庄,三人透过马车窗扇,愣愣地看向一栋农家小院的竹篱笆外檐。
那里,正有一名身形消瘦,背着药箱的白发老人。
老人身旁,还有一对中年夫妇。
村妇怀中,抱着一个孩儿,不断向老人感谢。
“药以文火去煎,这半月内,不要让孩子吃到冷风。”
“是,多谢道长,多谢道长~!”
三人的视线毫无遮掩,正在朝那夫妇叮嘱的老人反应过来,转头看向停在道旁大柳树下的马车,一眼望见车中三人。
他那长长的眉梢垂至眼角,此刻带着慈祥笑意。
朝那对夫妇摆了摆手,老人伸手制止了想下来的三人。
“师师父~!”
夏姝和晏秋见到老人更为苍老,话语不禁哽咽。
角悟子来到马车边,准备登车。
“师父。”
周奕也唤了一声,看到老人脸上更深的皱纹,他心有明悟。
跳下马车,将师父扶了上来。
角悟子入了车厢,负责驾车的章驰人马合一,让三匹拉车的骏马缓缓行走,几无颠簸之感。
“不错,你们三个都长大了。”
“师父~!”
夏姝与晏秋一左一右,坐在了角悟子身侧,瞧着师父枯瘦的手,想到过往种种,一时间心疼无比。
角悟子轻拍二人手背,和当年一样,低声呵斥道:
“多和你们师兄学学,都多大了,要懂得控制情绪,有什么可感伤的?”
周奕忍不住问道:“师父,这些年你都在哪里?”
“自然在一个你寻不到的地方。”
角悟子手扶白须,与当年的仙风道骨之态相比,此时的他,只剩下慈眉善目。
但与周奕目光接触时,不禁瞪了他一眼:
“你这个做师兄的,也不够冷静,为师临走时就对你说过,我隐藏起来,能叫人忌惮,对你的帮助更大。你四处派人寻我,叫我做事也不方便,外出给人治病,还得易容改面。”
话音中,果有几分抱怨。
随即又真心夸赞:“不过,你已超乎为师想象。”
“能有你这么一个徒儿,此生无憾矣。”
一旁的夏姝忍不住说道:“师父,我们不算吗?”
“你俩个是凑数的。”
角悟子心情极好,调侃一句,又握着两个小徒儿的手,眼中流淌着欣慰之色。
“我既担心师父安危,又有好多疑惑,这些年派出去寻师父的人逐年增多,因为我逐步有了庇护一方的能力。”
角悟子明白他的意思,却还是坚持己见:
“不到这个时刻,为师万不会见你。与天下大势相比,我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游方之人,隐藏起来,旁人知道有个老天师存在,你的底蕴便更深一层。”
“隐藏市井没什么不好,我也乐得逍遥。”
周奕想到方才那一幕,又看向被晏秋抱着的药箱。
“师父这些年,一直游走于市井,和当年在夫子山一样行医救人?”
“大多时候都是,”角悟子笑道,“少数时候,我则是隐居终南,与孙思邈一同研究医典药学。当年咱们太平道下山布道,叫病患所饮之药,皆出自太平丹方,在药王处,得到了更多不同论证。”
“孙药王的性格与我有点像,不过,论医术药学,为师远不及他。”
“非也。”
周奕摇头:“师父悬壶济世,不输任何医者。”
角悟子开怀一笑,忽然问:“你可知《玄真观藏》从哪来的?”
周奕猜测:“师父可曾见过向雨田?”
“见过,见过”
角悟子有点不好意思:“他本在闭关,被我挖出来了。”
啊?
周奕睁大眼睛:“这是怎么一回事。”
“起因是我对医术痴迷,为了得到药道单方,探过不少大墓,你看的那些古代道籍,都是我从墓中带出来的。”
周奕一愣。
当年在整理经书时,他就发现了不少古籍存有泥屑,腹诽师父是发丘中郎将,没想到不幸言中。
“在成都西北处的大墓中,我发现了向雨田。向兄起先对我深怀恶意,甚至起了打杀之心,等看了我随身携带的医书道籍,知道我的真实目的后,态度来了个巨大转变。”
“他先说了自己的身份,真叫人吃惊,我没想到墓中竟有东晋时期的人物,就问他为何能活这般久,他告诉我有世间有舍利这等奇物。”
“巧合的是,第一代邪帝谢泊,为寻找一套有关医学的帛书,无意中于一座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墓内发现的陪葬品。正是那颗助向兄长生的舍利。”
“我知晓这些秘辛后,与他愈发投机,成了朋友。”
“后来,更答应帮他做一件事。”
角悟子望向周奕:“便是寻一个真传之人。”
“向兄自言有四个不成器的徒弟,我帮他教第五个弟子,故而,便有了角悟子这一道号。”
原来如此!
周奕有种拨云见日之感:“玄真观藏是否是道心种魔大法入道第一篇中的法门?”
首篇「入道第一」,修的是玄门正宗心法,以建立本身的“道体道心”。这篇主要是让修炼者打下道心基础,为驾驭魔种与将来的魔变作好准备。
魔变境界,还要高过杨虚彦的另类魔极。
是成就魔仙的最后一步。
入道玄功,极为重要。
角悟子点了点头:“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