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星辰大海 (第2/3页)
官制上,负责执行的六部不动。
三省转为内阁,作为皇帝顾问,可“票拟”奏章。
又设监礼阁与内阁相对,此监礼并非宦官组成。
而是来自“棺宫”。
这些人原本练就棺宫武学,前路难走,但功法经过周奕完善,已可摆脱精神束缚。
且他们没有世俗中的权柄欲望。
心魔因俗欲而生,故而经过棺宫留学筛选进入监礼阁之人,根本无法利诱威胁。他们能从一而终,一丝不苟遵循规矩办事,死死限制内阁权柄,乃是监察利器。
这些一心求武之人可获得修炼秘法的机会,且周奕规定年限。
到了花甲之年,监礼阁的人随时可以请辞,正好利用这些年打磨的心境,去追寻武道极致。
虚行之、魏征进入内阁,还有二凤私下举荐的房玄龄、杜如晦也被周奕采纳。
从上到下,有昔日的亲属朋友,有归降之人,还有曾经的对手。
对于有才之人,周奕并不忌讳他们之前的身份。
在他看来,做到这一点不算什么。
可是
包括魏征、房玄龄在内的这些人,心情却激动得很。
至尊圣明宽仁,已无需求证。
一整套官制套下来,加之有特殊严密的监察体系,周奕还是比较放心的。
等把前面一段日子度过,后边就算是‘练得身形似鹤形’估计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这一点永远无法避免。
不过,只要在规则之内便可以接受。
登基大典首日,在众多新政宣布时,周奕带着严肃口吻宣布了“科举制”。
非是杨广那时的进士科,而是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取士,对所有人开放,给天下百姓,寒门子弟一个上升通道。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对渴望阶级固化的世家大族来说是一种挑战,选贤与能持续下去,必然会对他们的地位产生威胁。
但周奕宣布此策,并表示会建官学,没有任何人跳出来反对。
内心激动的魏征第一个站出来替百姓跪谢,他自幼孤苦贫寒,晓得寒门弟子有多么艰辛。
此时的周奕在他心中,几乎可用“千古明君”来形容。
百官紧随魏征,一同恩谢。
就算有些人存在小心思,也不敢有所表露。
现如今九州领土整个扩大一大圈,缺少大量官员。
科举选才,的确很有必要。
而且,他们面对的乃是自古以来最特殊的一位君王,个人伟力至极,任何官员都不值得他猜忌,也无人敢反抗他的意志。
这等条件下。
明知是有利天下的决策,岂会有人反对.
……
数个时辰的开国政议之后,周奕总算离开龙椅,返回紫薇殿。
这座大殿几乎是新建的,虽有不少身怀内功的能工巧匠一齐动工,却因为时日尚短,有些地方还没有完善。
他来到紫薇殿后花园。
方才入园,就有人迎了上来,一脸笑意从容施礼。
“陛下万福金安.”
周奕瞧着眼前身着黄罗礼服,腰佩双绶玉环的绝美女子,尤其是她眼中几分不加掩饰的打趣,更是叫他忍不住飞了一记白眼过去,于是不接她的话。
“臣妾已备好陛下喜欢的巴蜀蒙顶茶,可要尝一尝?”
周奕坐在御花园池塘中央的石亭内,伸手将她抱了过来,充满威胁地‘警告’:“小凤,你正常一点,好好说话。”
“臣妾很正常啊,”独孤凤眉开眼笑,“是陛下不正常。”
“怎么不正常?”
“哪有当皇帝第一日就愁眉苦脸的。”
“我没有。”
“你有。”
独孤凤在他脸上亲了一下,轻声劝慰:
“不用背负那么大的烦恼,普通百姓知晓有你这样为他们着想发愁的皇帝,已经喜告上天。这才第一日,天下人都在庆贺,你何必患得患失的。”
周奕顺着她的话想了想。
如果把自己的思想强行投入这个时代,就算能用力量压制,也不一定就契合。
举目望向湛蓝无垠的天空,把自己的心境放开,又恢复了轻松。
“你说得对,我们还是去办点正事。”
“什么正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