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熔岩窑址》a (第2/3页)
也在一旁补充道:“还有技术方面的难题,我听说这烧制过程,既是一个力学问题,又是一个气学问题,同时还涉及物理学和化学,它是一个多种学科交织的综合体。”他的表情十分严肃,让大家又意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
“那当然,根据我们对古陶瓷的鉴定经验,行内人一般都说,烧瓷的窑工堪称一件艺术品成败的生死判官。他们的技艺和经验,直接决定了陶瓷的最终品质。”包天喜感慨地说,眼神中透露出对传统技艺的敬重。
在他看来,烧制陶瓷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驾驭。
“我听说,烧制一件瓷器,从升温到最高温度所需的时长,何时降温、何时再升温,整个过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充满了节奏与韵律,着实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马文庸一脸感慨,对包天喜的观点深表赞同,言语间满是对瓷器烧制工艺的敬畏。
“尤其是冷却环节,何时开始冷却,冷却时长的精准把控,让陶坯从液态逐渐平稳地恢复成固态,这对烧瓷人来说,是极高的专业挑战。”孟阳又接过话茬,专业地分析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门技艺的深入理解,仿佛自己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烧窑师傅。
马文庸眉头紧锁说道:“这个过程太复杂了,咱们谁有这样精湛的技术呢?”他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语气中满是担忧与困惑,毕竟在这个科技匮乏的时代,要拥有如此精细的烧瓷技术谈何容易。
孟阳突然灵机一动,看着包天喜说道:“大哥,我看你在这方面称得上是行家,不如你来担任总指挥,我给你打下手,咱们携手完成这件大事,你觉得怎么样?”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对两人的合作充满信心。
包天喜一听,顿时喜上眉梢,连忙说道:“行啊,猴子,我知道你技术了得,虽说不是烧窑出身,但做事有分寸。反正咱们就是做实验,一次不行就烧十次。要是能烧制成功,咱们的返回舱不就更安全可靠了嘛。”
天喜的心中已然勾勒出一幅成功烧制陶瓷、打造出坚固返回舱的美好画面,同时,一个更为宏大的发财计划也在他的脑海中悄然酝酿。
孟阳接着对包天喜说:“大哥,咱们毕竟都不是科班出身的烧窑人,依我看,解决这1300度的炉温问题才是当务之急。”他的表情严肃,话语中透露出对当前困境的清晰认知。
“要达到1300度啊?可咱们上哪儿去找这么高的温度呢?”苗苗满脸疑惑,眼中充斥着迷茫。
这个难题如同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里并非没有高温来源,火山熔岩就有这么高的温度。”耗子邓达突然冒出一句,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说得倒轻巧,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