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章 改朝换代,登基加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章 改朝换代,登基加冕! (第3/3页)



    “陛下大婚,谁能入宫为妃。”

    赵姨娘斜睨着她,饶有兴致道:

    “凤丫头,你怎么跃跃欲试?”

    “胡说!”王熙凤即刻否决。

    赵姨娘盯了她许久,突然挽着其手腕,笑靥如花道:

    “怎么会少了凤丫头。”

    望着她捉弄的笑容,王熙凤美艳不可方物的脸颊渐渐滚烫,小声问:

    “你何时知晓?”

    赵姨娘轻笑了两声,“环儿还是百户时,我给他清洗飞鱼服,看到内襟的胭脂印,那时便猜到了,故作不知罢了。”

    王熙凤稍显尴尬,抿唇不语。

    然而。

    赵姨娘加重语调,脸颊笑意更深:

    “她们都知道了,同在屋檐下,你做得再隐蔽都有破绽,林丫头宝丫头全都知道,时不时跟我说你呢。”

    王熙凤脸蛋酡红,别过脸去,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赵姨娘倒是非常认可凤丫头,搂着她低低道:

    “环儿是皇帝,礼制他说了算!!”

    ........

    .........

    同一天,翰林院气氛肃穆,群贤列座。

    内阁诸公和六部尚书都在,包括翰林院资深大儒,还有宗人府代表“太上皇”贾政。

    今日便要议定三个国号年号,让陛下做决定。

    礼部尚书率先开口,悠悠道:

    “贾氏溯源,源于殷商末期贾国,以国为氏,又担任虞官,我建议国号为“虞”,大虞帝国,江山社稷长久无虞!”

    话音刚落,学识渊博的翰林院大儒登时否决,肃声道:

    “殷商末期的虞官是掌管山川野兽,以虞为国号,你委实可笑!!”

    礼部尚书不敢再言。

    至于贾政虽坐在首位,却一声不吭,他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兵部尚书小心翼翼道:

    “陛下武力盖天,神威笼罩万万里,若不如就以武为国号,大武王朝!”

    群臣都看透了他的小心思,兵部尚书当然希望江山偏武。

    众人同时否决,礼部尚书冷笑道:

    “陛下登基之前就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利民国策,免田税八年,摆明了注重文治民生,陛下的赫赫功绩在华夏史书上都格外璀璨,何需以武为国号炫耀?”

    兵部尚书也不说话了。

    群臣继续议论,接着便是“楚”国号,提此的翰林编修被骂得狗血淋头,贾家祖地是金陵楚地,但“楚国”偏居一隅,岂能适合于大一统帝国?

    诸葛首辅沉思许久,目光明亮道:

    “日月为明。”

    “幽而复明。”

    “大明帝国,再适合不过!”

    “陛下乃当世神明,既是煌煌大日,又是照亮苍生黎庶的月亮,况且意在追求更光明的社稷治政,让天下民生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几位重臣思虑再三,纷纷颔首附议。

    就连贾政都觉得大明帝国非常不错。

    然而,饱读百书的翰林院大儒又出言否决了:

    “西域更西方,有明教,拜明教,火明教,以明为国号,实为不妥,朝廷如今疆域辽阔,不可侧重一方。”

    众臣深深皱眉,这个理由太过牵强,没有多大的说服力。

    翰林院大儒神色严肃,语气坚定道:

    “最相斥的是什么?贾五行属水,明五行乃火,自古水火不容,绝不可以‘明’为国号。”

    听到这,群臣立刻闭嘴,贾政也息了心思,五行相克,绝对行不通!

    翰林院大儒站起身来,不疾不徐地说道:

    “礼乐昌民莫过于周,国泰民安莫过于周,虽说历史上有几个以周为国号的朝代,但“周”国号非常合适。”

    “周,圈内大吉,放在江山百姓,便是苍生黎庶大吉大利,国祚绵长,走向盛世。”

    略顿,他继续提议:

    “亦或是大宁王朝,百姓生活安宁平和。”

    “从陛下颁布的免税国策,百姓追求于藏富于民,民生安定,且希望后世子嗣必须遵从。”

    “要么‘周’,要么‘宁’!”

    中枢重臣们闻言沉默不语,确实难以反驳,这两个国号应该符合陛下的心愿。

    诸葛首辅环顾四方,见无人反对,便撰写公函,亲自觐见陛下。

    一个时辰之后,他手拿圣旨返回。

    “首辅大人?”众臣赶紧询问。

    诸葛首辅毕恭毕敬地将圣旨放在案桌上,肃声道:

    “陛下意在大宁朝,希望苍生安宁,每一个百姓都能过上宁静平安的生活。”

    “年号为神照,今年改为神照元年!”

    中枢重臣们齐齐躬身,异口同声道:

    “陛下心系百姓,社稷安宁,神照苍生,无病无灾!”

    贾政也跟着朝拜,脸上喜不自禁。

    过去已是历史尘埃,迎接大宁王朝统御四方!!

    大宁开国皇帝之父,一想到这个尊称,贾政低着头独乐。

    群臣相继离开翰林院,回内阁颁布诏书,传告天下。

    另外,还得紧锣密鼓地筹办登基大典和帝王婚礼,都是在同一天,从清早到傍晚事无巨细,何况天下各国的君主都亲自来了,这将是神京城前所未有的隆重辉煌时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