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大明出兵 (第2/3页)
死了,甚至是皇帝,也被朝堂大臣给死死的压制住了,所以,谁能就一定保证土木堡之变当中没有任何的阴谋呢?
要知道,别提朱祁镇了,哪怕是朱瞻基在的时候,他也被朝臣给搞的十分的头疼,为了躲避直接将太监给推了出来。
太监摄政,这导致了一个情况的出现,那就是原本分配好的利益蛋糕,直接就被打乱了,而且太监分润的还是文臣的利益。
如此一来,文臣群体自然不可能顺从,所以,可能这段时间文臣集团就对朱瞻基十分不满了,但是却并没有表现出来。
从土木堡之战来往前看了的话,朱瞻基推太监们上位,文臣们肯定是有意见的,但是,文臣们心眼子多,他们直接将武将的利益蛋糕推给了太监,然后,武将自从土木堡之后便从朝堂之上消失了。
不过,文臣也有一些失算,那就是他们没想到宦官们比耿直的武将心眼子要多多了,毕竟,能够对皇帝起到帮助的宦官,那都是在内廷当中学习过的,情况瞬间就乱起来了。
说句难听的话,勋贵这些人,他们才是一个王朝的根基,但是大明在土木堡之后,直接将武将勋贵从朝堂中枢给踢走了,如此一来,大明皇权的最终下场,基本上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
宦官与武将们不同,因为读过书,所以他们懂得权衡利弊,不会对皇帝死忠,这在大明后期也出现了,那就是宦官和文臣们搅和到了一起,虽然宦官和文臣在朝堂上争斗,但这是两个群体当中的争权,这根本无伤大雅。
就好比是只剩下了文臣,他们还要斗呢,比如分成各个党派,东林党、浙党等等,大方向上争斗,那是一种权利的争斗,但出头的文臣手下有宦官效力,出头的宦官手底下有文臣效力,这种情况出现了。
这个时候,坚定的保皇一党勋贵,直接被踢走了,没有了勋贵的拥护,皇权便开始一步步的失衡,这也出现了一个场景,那就是大明后期无论是出现昏庸的皇帝也好,出现有能力的皇帝也好,皇权始终站不起来。
相较而言,出现昏庸的皇帝还好,性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被文臣和宦官忽悠着,但是,如果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那就麻烦了,权利已经被文臣和宦官给把持住了,皇帝想要掌权?不可能的,大不了重新换上一个皇帝。
别以为皇帝就高高在上,那是开国皇帝,亦或者是有勋贵拥护的皇帝,实际上大明到了后期,皇帝的权利约等于没有,所谓的看上去皇帝能够随意的杀人,背后不过是有人想要借助皇帝的手杀人罢了。
这种情况,就好比是一群人打架,皇帝是一柄锋利的宝剑,谁能得到皇帝的支持,谁就能将对手杀死,这也是大明最后崇祯的无奈之处。
实际上,早在崇祯之前,便有人看出了这个情况,并且做出了最优的选择,这个人就是嘉靖。
能够在刚刚上位,权利丝毫没有的情况下,便压住群臣,让朱棣从太宗变成成祖,让自己老爹搬进太庙,这种人的手段想想都让人感到恐怖。
事实上,嘉靖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但是没有办法,大明到了嘉靖的时候,权力的构建已经完成了,皇帝只要下场,那就是必死的局面,嘉靖一个皇帝,在宫中差点被宫女给勒死。
这种情况,放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绝对是十分荒谬的事情,但在大明就一点也不稀罕,毕竟大明皇权已经落在了文臣和宦官这两个群体里面。
宦官本是皇帝身边豢养的恶狗,但是朱瞻基的一番脑瘫操作,让宦官直接从恶狗变成了饿狼,他们懂得了争权夺利,于是渐渐的就敢反过来弑主了。
勋贵,这一阶级本是与皇权紧紧的抱在一起,结果却被踢出了最高的权力殿堂,这一来问题就严重了。
不过,嘉靖是非常强悍的,在一个几乎无解的局中,他找到了一条生路,他没有亲自下场去做任何事情,而是直接当成了最大的昏君。
既然大家都在吃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