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王财迷:你这是冲我来的啊? (第2/3页)
东西是不能随便收的。
王财迷听李建国说了李龙要买新拖拉机的消息,半天没缓过神来。
第二天李建国没下地干活,吃过早饭就去了王财迷的家里。王财迷和他弟弟两个人也已经吃过饭,正在那台旧的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跟前收拾着零件。
现在距离大用的时候还有一个多月,上一次播种完之后,王财迷就把拖拉机放在这里,时不时的修一修。这拖拉机大毛病有,小毛病更是不断。
干活的时候勉强能维持,有些时候坏到地里,那就只能临时修。
这两年王财迷赚了不少的钱,但大半都投入到修理中去,他还从附近各地淘换到了不少的零配件。也就是这些配件让王财迷能通过修修补补,保证这台拖拉机的运转。
其实东方红七十链轨拖拉机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在北疆这一大片土地上,起了大用的。李建国他们开拓四小队的时候,四小队这里只有几十亩地,有三四户人家。
他们刚来的时候,用的是二牛抬杠的原始犁,后来有了马就用马拉犁——那时候牛是比较少的。
人力和畜力开荒速度极慢,而且效率非常的低,这一点没办法。
再后来有了从东方红五十四拖拉机改进而来的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开荒的速度就大了起来。这附近原本的土地许多是沼泽或者浅沼泽,轮式拖拉机反倒不方便,而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是链轨的,在这种泥泞的地形里,正好合用。
于是四小队那些地就被开垦出来,田地逐年增加,最后只剩下了一些盐碱滩。
这台东方红七十拖拉机,说是四小队的功勋拖拉机也不为过。
只是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劳累折腾,伤病累累,按理说也差不多该退休了。
只不过才包产到户几年,目前本队的人除了李龙,还没谁能有那个财力新买一台来。
别说现在,就是上一世,这台拖拉机又继续干了将近十年,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变成了废铁。
皮实,绝对的皮实。
“嗯,”李建国站在拖拉机的边上,看着王财迷脸上错愕的表情,还有些迷茫和怨气,点头说道,“以后咱们队里的地会越来越多。小龙承包的老马号边上的盐碱地改良出来了,以后小龙说会开荒更多的盐碱地,这拖拉机平时主要我们家自用,但要是队里其他人要犁地、播种啥的,那我肯定也会去干。”
其实李建国大可不必走这一趟的。没有规定四小队只能有一台拖拉机,也没人规定李家买了拖拉机之后,不能犁别人的地。
“老李哥,你是说你家买拖拉机主要还是自用?”王财迷的弟弟王大贵放下手里抱着的一块链轨块问道。
“主要是自用。”李建国说道,“但别人要让我家犁地,那我家也不可能不去吧?放着钱不赚,那我也不傻。”
两家交情是有的,这也是李建国为什么会过来给王财迷说一声的原因。但这交情,不足以让他放弃到手的利益,真有能赚的钱,而且是正大光明的,为啥不赚呢?
农村的土地大都是集体所有,四小队这边的规定,开垦五十亩以上荒地由乡里决定,五十亩以下村里自主。
所以李建国和李龙早就商量过了,会依着干渠开垦那些小块的盐碱地,转化成自己的承包地。反正开垦荒地三年内不交农业税,也就是不用交公粮,三年后交的也不是全额。
这些地开垦出来,进行改良后,三五年后就是熟地。
据李龙所知,上一世五年后,四小队就已经开始有种棉花的了——而就算上一世,四小队第一家种棉花的,亩产虽然只有一百公斤多点儿,但籽棉的价格有两块钱,起步就比种粮食赚钱。
王财迷不至于失魂落魄,但后悔是肯定有的。
说起来从八二年开始包产到户,当时拖拉机赊钱落到他的头上,到现在八五年,几年赚的毛利咋说也有好几万了。
但这钱大头都陆陆续续又在修拖拉机上了。
如果狠一狠咬了咬牙,攒些钱,换台新拖拉机,是不是就能和李家掰掰手腕了?
但是,眼下他手头的钱就一万多点儿,还是存的死期——就算现在取出来,再从银行借一些,能买台新的,但他舍不得那个利息啊。
八五年,银行存款的利息可不少,王财迷真舍不得!
这利息钱,比一家几口一年种地的收入还要高不少,那提前取出来可就没有了。
他犹豫的时候,李建国已经和王大贵聊上了,主要还是聊着拖拉机的使用修理。
就几句话功夫,李建国就已经清楚了,王财迷这台拖拉机,挣钱是真挣钱,花钱也是真花钱。
这几年功夫,不光王财迷家里添置了好几个大件,别看外面还是破旧的土房子,但里面已经是大变样了。
就连王大贵家里也是一样有了新的变化。“我哥一年给我一千哩!”王大贵自豪的说——以前他哥给他钱少,他不满,这两年王大贵开拖拉机熟练了,能顶着王财迷一起干了,他哥给他的工钱也就多了起来。
一千纯收入,这可比队里大多数种地的强太多了。
所以王大贵很知足。
“那……你买那拖拉机,就不能只给你们自家地干活吗?你家这两年钱赚的不少吧?”王财迷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