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五十章 看看,李家烧洋包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百五十章 看看,李家烧洋包了! (第2/3页)

没打保票。

    李龙有些意外,看来老马号的这些人,个个都是有点本事的,只不过在这个年代,哪怕有本事,也不一定能出头。

    “得一段时间,能弄好到时就给你,弄不好,那也没办法,你也别怪我。”

    “那肯定,这玩意儿我也不会弄,原本是想扔掉了。”

    “弄好了,给晓霞做条腰带不错。”老罗叔说,“这蛇皮处理好了比较细,不适合男人用。”

    李龙倒是无所谓,能弄出来一条,就能弄出来十条——戈壁滩盐碱地里的蛇可不少!

    这还是条土长虫,还有高原蝮蛇,那皮子是不是更高级一些?

    这其实也是特产嘛。

    李建国见李龙不走,也没说啥,继续去处理着浇水的事情。农活对于李建国来说,小儿科,又过了半个小时,二十多亩地的甜菜已经浇透了,甚至于李建国还把地尾那边积的水给放到了盐碱地滩里,这样浇水浸出来的盐碱就带出去了。

    这就是大水漫灌压盐碱的道理——盐碱融于水,表面这一层融了之后被水带走,那么盐碱就会弱一些。

    虽然过段时间地层里面的盐碱会返上来,但就这一段时间,够地里的庄稼好好长一截了。

    有人匆匆扛着铁锨过来,李建国也从地尾走到了地头,和那个人聊了两句,算是完成了交接。

    这时候浇水按时间,不是按方数——虽然最后算水费是方数,但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就只能以时间来论。

    二十多亩地,不到一个小时的浇水时间,水量挺大。来交接的人把李建国事先堵好的水口子扒开,水就从支渠里流到他们的地头。那边他们也已经打好了堵水口,自家地开了口,水就进他们家地了。

    而李建国这边就把地头水口子堵上,水不再往甜菜地里流,很快地头这边地里就没水了。

    偶尔能看到小鲫鱼或者小狗鱼在跳着,李龙也没管。

    大自然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那些没有顺流而下,还在小海子里的鱼会生存的时间长一些。

    用铁锨挖着泥巴堵水也是个技术活,不会的人,挖一铁锨可能一半都随着水流了下去。

    李建国动作极流畅,三两铁锨就用满锨泥把水口子大部分堵上了,剩下的加固就是小事了。

    李龙看了看手头被扒了皮的蛇,许多人说野外的蛇身上有寄生虫,唐砖里说也有,但李龙是没看到,感觉这蛇肉晶莹剔透,里面血丝鲜红漂亮,还挺好看的。

    蛇的肋骨有点像鱼的大刺,总的来说,他是想尝试一下的。

    “大哥,走,坐车回吧。”

    “不了,”李建国到了地头,坐在路边把胶靴子脱了,换上放在那里的布鞋说道,“我骑了车子,放在老马号了。这一身的泥,不坐车了,你赶紧先开着回院子吧,我马上就回。”

    李龙便开着吉普车回到大院子里。

    不出意外的,李青侠正在拾网——昨天又去逮鱼了,李龙看到院子里挂着不少的鱼干,随着风在铁丝下面晃着。

    杜春芳坐在棚子下面择着鱼,看来今天应该也是要做鱼吃。

    大嫂在菜园子里拔着草,园门口那里已经堆了不少杂草,分成两堆,李龙看得出来,一堆是能做猪草的,一堆是杂草,准备到时扔了了。

    “嘿,小龙回来了啊?”杜春芳咧着嘴笑着,“你这好些天没回来了。”

    “前段时间有点忙。”李龙解释了一句,然后笑着对李青侠说,“老爹,你这些天鱼逮了不少啊。”

    “地里活少了,闲下来没事干,那就逮鱼呗。看着那小海子里鱼那么多,不逮手痒的慌。”李青侠笑了笑,“现在鱼卖不动,干脆就晒鱼干,秋冬吃着好。”

    骑自行车去石城终究是有点远的,偶尔去一趟行,每天去的话,太累。现在李家不缺钱,李青侠也就不这么干了,想吃鱼或者想活动活动,那就逮鱼吃或晒成鱼干。

    今年李家除了种粮食外,更多的地种了花葵,花葵比打瓜好侍弄,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人力,李家种地今年就会轻松一些。

    北疆地块大,地里的活如果想干的话,从年头忙到年尾也干不完,但如果想休息一下的,也是可以休息的。锄草什么的,在花葵已经长起来之后,就不需要那么勤快了,毕竟庄稼长起来,杂草就压不住了。虽然在下面会争肥,但影响不是很大。

    这时候麻烦的是怕花葵根扎的不深,浇水的时候会倒——在八十年代,矮大头这种后世非常常见且抗倒伏、产量高的优质种子还没出现,所以种地还是挺小心的。地面上有杂草,反倒能固土,让这一块的土不至于那么松散,花葵也不好倒。

    当然,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

    “老爹,这回卖贝母赚了些钱,给你买了块表。”李龙把那块表拿出来递给老爹。老爹李青侠一看李龙递过来手表,立刻埋怨着:

    “买那干啥?我又用不着……乱花钱!”

    反正吧,这年代的老人,包括李龙他们这一辈的人老了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