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会赚钱,也要能花钱 (第2/3页)
嗯,住在独居院子里,果然不错!
李龙从陈红军家里出来并没有立刻回县里,而是杀往距离北庭不到五十公里的乌城。
既然赚钱了,那也得花一些。光会赚钱不会花钱,那算啥?守财奴吗?
他才不是。
去乌城,还有时间在天山百货大楼里,给妻子顾晓霞买个金戒指,给岳父顾博远买块上海牌手表,给两个孩子买了奶粉——这时候,这俩孩子也用不着其他东西。
给父亲李青侠也买了块手表,母亲杜春芳是一个金手镯。
给大哥家里买的是洗衣机,吉普车里勉强装下——单缸的,能放倒,不像冰箱放不倒,李龙想买这时候也拉不回去。
他还买了两箱酒。这时候名酒是汾酒,是五粮液,茅台还排不上号,主要是本地人不喜欢喝酱香型的酒,说那玩意儿曲子味儿太重,喝不来。
他还给李娟李强各买了两双回力球鞋——这时候没有运动鞋,就是球鞋,这个已经很利害了。
韩芳也有一双,至于杨大姐,李龙不太好买东西,他最终确定给杨大姐买台缝纫机——这个当半年奖了。
到玛县再买,现在吉普车拉不下。
回到县里天已经黑了,听到汽车喇叭声,过来开门的还是韩芳,杨大姐在院子里看着。
李龙把吉普车开进院子里后,下车开始往下搬这边的东西。
“这给我的鞋子?”韩芳惊讶的问道。
“是啊。”李龙笑笑,“穿上看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的话,抽空去换。”
“合适合适,肯定合适的!”借着院子里挂着的大灯,韩芳抱着鞋子根本舍不得试,直接就说。
“你都不试咋知道合适呢?”杨大姐也没想到一双鞋子把孩子变成这样,她也不是买不起。
只是韩芳太懂事,自和杨大姐共患难那段时间后,韩芳几乎从来没有主动给杨大姐提过要买什么东西。
这回力鞋,杨大姐也不懂啊。韩芳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自然知道,虽然羡慕那些穿球鞋的,但她穿着布鞋却也从来没嫌弃过。
“上面有号哩,就是我的码数。”韩芳解释着,“谢谢叔!”
顾晓霞开门出来,看着李龙回来,笑着招呼一声,又进屋去看孩子了。
杨大姐往厨房走,边走边说道:
“他叔你还没吃吧?我给你热饭去。”
晚上饭是绿豆稀饭,馒头,炒菜。李龙正饿着,洗手后大口吃了起来。
吃完杨大姐让他快回屋,自己收拾厨房。李龙回屋里后,发现茶几上有一杯茶水,知道这是顾晓霞给自己倒的,便端起来喝了一口,进了里屋。
两个孩子睡下了,但还没睡熟,李龙进来的时候,明明还睁了一下眼睛,然后又闭上了。李龙笑了笑,坐在了顾晓霞的身边。
他又喝了一口水,放下杯子,顾晓霞站起来到他身后,轻轻捏着李龙的肩膀问:
“事情办的怎么办?陈站长一家还好吧?”
“不太好,一家四口挤在两间房里,住的挺艰苦的,我给他留了一些钱,正好他打算买个院子。”
顾晓霞点点头没说话。虽然自家生活条件好,但其实她知道的,条件好是因为李龙能赚钱。不然的话,自家最多和同事差不多,一天到头,为了柴米油盐算计着花——其实这才是正常人的生活。
顾晓霞给李龙捏着,李龙从兜里掏出了买的金戒指,抓着顾晓霞的手给她戴上。
戒指在李龙这两世为人的眼里,看着挺素的,但顾晓霞却很喜欢。
她自小没母亲在身边生活,也就一直没扎耳朵眼,顾博远想不到这个,等大的时候能自己做主了,却又怕疼。
结婚的时候买的金耳环还是掐的那种,并没有耳朵眼,也就不怎么喜欢耳环,现在李龙买的金戒指她倒是挺喜欢的。
孩子睡熟,两个人这才打开电视,看起了小声版的《人在旅途》。
这时候国家和南洋关系非常好,派出一大批中层干部到南洋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对于后来改革有了极大的推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