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倭刀 (第2/3页)
如何应对?"
这个称呼的微妙变化没有逃过陆淮安的耳朵。从"孙掌柜"到"孙先生",再到现在的"陆先生",戚继光对他的认可正在逐步提升,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考验。
陆淮安走到城垛边,仔细观察敌营布局。月光下,倭寇的调动清晰可见——主力集结在东门,显然是准备主攻;左翼有一处高地,目前只有零星守卫;战船则停泊在离岸半里的浅滩,随着潮水轻轻摇晃。
"倭寇新胜,士气正旺。若固守不出,正中其下怀。“陆淮安转身,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不如主动出击。"
"出城迎战?"俞大猷拍案而起,"倭寇势大,我军不过三千,如何能..."
“不是正面决战。"陆淮安指向城外那处高地,"那里是倭寇左翼的制高点,若以精锐占据,架设虎蹲炮,火力可覆盖整个战场。同时派小队绕后烧其战船,断其退路。倭寇必乱。"
戚继光眼中精光一闪:“置之死地而后生?妙计!但谁去守高地?那将面临倭寇主力猛攻,九死一生。"
"我去。"陆淮安毫不犹豫,“只需三百精兵,二十门虎蹲炮。"
"太危险了!”俞大猷额头青筋暴起,“一旦被围,插翅难飞!”
戚继光却突然笑了:"大猷,你还看不出来吗?这正是陆先生的风格——险中求胜。"他重重拍了拍陆淮安的肩膀,力道大得让人生疼,"我给你五百人,三十门炮。记住,坚持到午时即可,我会率主力从正面突破。"
陆淮安郑重点头。当夜子时,他率领五百死士悄然出城,借着夜色掩护向高地进发。与此同时,三十名夜不收队员在俞大猷亲自带领下,向海边倭寇战船摸去...
寅时三刻,陆淮安率领五百死士悄然抵达无名高地。这座土丘高约二十丈,三面陡峭,只有南侧一条蜿蜒小路可通山顶,堪称天然的防御要塞。
"快,把炮架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