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空印 (第2/3页)
许的。如今若要辩解,便是攀咬上司,罪加一等。
胡守仁深谙官场之道。他不上刑、不逼供,只是按《大明会典》要求陈秋川"说清钱粮去向"。明代查账最狠的就是这招——说不出具体用途的亏空,一律按贪墨论处。
陈秋川仍在支支吾吾,现在证据确凿,纵然他一言不发,胡守仁照样能办他。
“粮饷何用?"
陈秋川硬着头皮道:"防倭"
"可有联保?"
这话一出,陈秋川更是无言以对。
“差额何在?"
他脑门上的汗水如雨点般落下。这些粮食,早就被他换成了银子,并将其中一半以上孝敬给了胡守仁。
明代问案精妙处就在于此。不过三问,便坐实"虚冒"与"侵欺”两项大罪。李佥事当即朱批:“着革职候参”——这六个字按律要送都察院备案。
胡守仁遂行文按察司,以“亏空军粮二百六十石”提请革职查办。
陆淮安作为一个从京城来的官员,还贴心地在文书上注明:“该员曾托京官说项”,这便触了文官大忌——明代最恨武官结交朝臣。
在最终的文书没有下来之前,陈秋川还需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
作为关照,胡守仁将他和马匹关在了一块,每日里只给黄豆充饥,就这还需要和马抢着吃。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浑身裹着马粪蜷缩在角落里的陈秋川见到了捧着一盏油灯缓缓走来的陆淮安。
陆淮安平静的注视着他,开口道:”我能让你活命!“
虽然吃了好几天的黄豆,但是陈秋川还不至于傻到家,眼前的人,并不可信。
油灯在潮湿的墙上投下摇晃的影子,陈秋川蜷缩在角落,身上的马粪已经结成了硬壳。他抬起浮肿的眼皮,嗤笑一声:“陆师爷深夜来访,就为说这等笑话?”
“陈大人应该知道,本朝法度,你所犯的罪怕是活不过来年的秋决了。”
听陆淮安说完这话之后,陈秋川肉眼可见的恐惧在脸上浮现出来。
在生死面前,从来就没有人能够做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