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合作者 (第2/3页)
EV-1汽车进行改造的同时,AC推动力开始做自己的电动汽车开发。
经过半年的努力跟这边的全力配合,第一辆骡车在这个月初算是拼凑出来。
当然了,蜗巢科技最初仅注入一百万美元,距离做出真正成熟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品,无疑是杯水车薪。
哪怕蜗巢科技派出十名中高级工程师长驻硅谷,配合AC推动力的开发工作,实际占到新能源电动汽车团队的三分之一,不占用AC推动力的人力成本,哪怕徐廷益率领更大规模的团队在国内做很多无偿的配套工作,AC推动力差不多就要将一百万美元烧完了。
AC推动力一直以来也在美国积极寻找新的融资。
不过这段时间风险投资基金,受累纳斯达克,境况比AC推动力窘迫多了。
这个月他们接触到同是汽车工程师出身、又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疯狂爱好者的投资人科伯德;又或者说是科伯德主动找上门来了。
科伯德对这一领域有强烈的投资意愿,但在电动汽车开发方向上,却跟推动力现行路线存在严重的分歧。
科伯德早就注意到丰田在欧美推出的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相当一部分购买者,都是私家车道上停放各种超级跑车的高收入人士与社会名流。
通用已经无限期停止新能源电动汽车开发计划,但之前推出的四千余辆EV-1电动车,主要用户也是具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与社会名流。
这一人群并非为了少用燃油,才买入普锐斯,成为EV-1用户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更多是这群人表达对环境问题不满情绪,以及想要做改变意愿的一种重要方式。
推动力以星源时代的锂电动力系统对EV-1进行成功的改造,科伯德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
不过,他最初并没有想找推动力合作,而是想组建自己的汽车公司,但与三星、松下等电池厂商接触时,发现这些电池厂商并没有开发锂电动力系统的计划,甚至出于保守,觉得这种行为太过冒险而有意排斥。
碰了几次壁后,科伯德这才回过头来找到AC推动力。
不过,科伯德的投资是有附带条件的:
首先是他希望AC推动力公司放弃低成本电动汽车开发计划,而是瞄准环保意识强的高收入人群与社会名流,将跑车与锂电动力等全新系统结合起来,开发全新的项目。
还有就是他想将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拿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
这么一来,他注入三五百万美元,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股份;甚至他个人都有强烈的意愿成为新公司的领导者,至少也应该获得联合CEO的职务。
飞一趟硅谷不容易,萧良也是约定在上午,美国的夜晚时分,与科伯德进行第一次视频见面。
科伯德作为电动汽车的爱好者,也很早就有组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的创业计划,除了常规的商业考察外,他手下的团队也相应的技术路线预研。
美国汽车工业在开发传统的跑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开发普通电动汽车也有不少公司进行了摸索,还有EV-1这种举世瞩目的案例存在。
而跑车型电动汽车,对高性能加速的要求非常高。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除了需要开发更高性能的电机技术外,还需要引进二级变速箱,确保目前技术水准的异步电机,在低速阶段下也能保证高功率输出。
然而在高压高功率电控系统与变速箱协调之间,做全新的系统性研发,则是整个汽车工业目前还未曾有过的艰巨工作。
对此AC推动力团队内部也出现很大的分歧,并非所有人为了拿到融资,就无原则支持科伯德的激进计划。
蜗巢科技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除了之前拿出一百万美元注资换得AC推动百分之十的股份外,在锂电动力体系上的先进技术沉淀,以及近半年无微不至的密切配合,也叫AC推动力的团队深刻认识到,背后站着星源时代、鸿盈科技的蜗巢科技,哪怕是扎根于贫穷落后的东方国度,也是勉强能称得上科技巨头的。
萧良知道科伯德提出技术路线,在美国更有成功的可能,而且这将是前期开发项目能在美国持续不断吸引融资的关键。
毕竟现阶段开发一款普通的电动轿车,制造成本也将高达四五万美元,在美国还真不如开发一款销售十到十二万美元之间的跑车型新能源电动汽车,更能吸引公众与投资者的关注,更能吸引第一批敢吃螃蟹的高端用户。
王新在硅谷有机会跟科伯德及他手下的工程师团队进行了直接的接触交流,在他看来,科伯德本身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工程师,王新都有些被折服了,但王新做不了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