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4章 【被民国各地震撼的蓝星人】(4.2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4章 【被民国各地震撼的蓝星人】(4.2k) (第2/3页)

,想要占领一处制高点,但是红色方的士兵也毫不畏死阻击着日军的敢死队。

    另一边的山坡上,石瑞给直播间内直播间着这场阻击战。

    有人好奇这支红色方部队的指挥是谁,因为长征之后,许多蓝星玩家被淞沪会战吸引了注意力,没太关注红色方这边。

    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了。

    石瑞看着直播间内的问题,开口介绍着:

    “下面伏击日军的是红色方的129师,师长是刘副师长徐”

    “129师下面的386旅作为主攻,北面是771团,西面是772团。”

    “对了。”

    “386旅的陈赓旅长,还是黄埔一期.”

    石瑞一边介绍着,一边观察着下面的战况。

    而直播间内的蓝星网友,随着这些介绍也瞪大了眼睛,好家伙,都是红色方的大佬啊,难怪会有这样的战斗力和战术碾压。

    另一边。

    之前从西北小镇,临时改编的保安团支援淞沪会战后。

    战死的主播李然重新开局后,再次选择了大西北,这次的身份依旧是保安团的士兵,只不过任务不同了。

    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李然跟随着队伍护送着一支骡马队西行。

    骡马背上驮着沉重的机器部件,赶车的汉子不时吆喝着,催促马匹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进,李然看着那些零件有些恍惚。

    因为之前进入上海时,恰巧碰到过那个工厂搬迁。

    如今重新开局回来,那在淞沪会战中撤离的工厂设备,已经出现在了这茫茫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沦陷,此时内陆深处的大西北战略价值凸显。

    原本还没觉得什么。

    但是随着深入分析,蓝星的网友们越发觉得华夏先祖们的厉害。

    广袤的国土面积,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有着非一般的容错率,在东部沿海,华北,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相继沦陷后。

    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成为了支撑持久抗战的战略后方。

    西北内陆的黄土高原,秦岭等复杂地形,让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完全失效,极大程度限制了日军的进攻能力。

    国际援助又可以通过西边的通道,直达黄土高原,成为另一条生命之路。

    而关中平原,甘肃河西走廊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供应着军队和民众的日常粮食需求。

    如果没有西北地区的地理优势。

    那么‘民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很可能会在淞沪会战后的几年内迅速崩溃。

    但是有了西北大地的托底。

    以空间换时间,广袤的西北大地不仅能够容纳上百所高校,还有数百个工厂的迁移,难民,部队等等都能容纳下来。

    成为抗战中的物资供应基地,军事缓冲地,以及国际援助通道等等。

    正是这些支撑了现有的社会体系和结构没有崩溃。

    西北的重要价值在平时或许看不出什么,但是当战时便凸显得尤为重要。

    主播李然这边则是在护送完工厂的机械后,留在当地继续观察着淞沪会战后,大西北这边的变化。

    另一边。

    身处东北地区的主播夏杰。

    正跟在一支30人的队伍最后面,队伍艰难地走在长白山脚下的积雪上,呼出的白气都在眉毛,头发上结成了冰碴。

    直播间内很是寂静,虽然观看的人多,但是弹幕寥寥无几。

    有一些新来的不明所以发着问号,直播间的老水友们则是开口解释道:

    【新来的水友们,主播不是哑巴,只是要节省体力不能说话。】

    【等找到营地就好了,目前刚刚经过鬼子的扫荡,情况很是艰难。】

    随着直播间的老水友们解释,新来的水友们也知道了许多。

    主播夏杰这边的剧情内。

    刚刚经历日军的‘冬季大扫荡’,队伍这边遭受重创,通过直播间内的视角就可以看到,众人身上的棉衣已经破烂不堪。

    各种刀口,枪眼,以及黑褐色的血迹遍布棉衣。

    前不久淞沪会战失利的消息传来,给在这白山黑水中坚持的抗联战士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加上鬼子的‘冬季大扫荡’。

    原本近百人的队伍,经过激烈的战斗如今只剩下这30人。

    前方。

    领路的赵队长转过身,向后嘶哑着喊了一声:

    “兄弟们!再坚持一下!”

    “淘金沟有我们的秘密基地,那里应该还藏些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