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8章 【共和国40年的血海深仇】(4.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08章 【共和国40年的血海深仇】(4.4k) (第3/3页)



    “三角涌死亡约20000人。”

    “云林.报复性扫荡,焚毁56处村庄,伤亡约10000平民。”

    “这还有8月《泰晤士报》报道:日本士兵暴戾侮慢之程度令人咋舌,肆无忌惮地杀人放火,老幼妇女皆不能免。”

    “济南.约17000军民。”

    “上海“一·二八”事件:遇难者12600余人。”

    “平顶山平民3000余人。”

    “新宾.遇难者约10000人。”

    “榆城.2000临江8000依兰又是20000余人?!”

    “卧槽?!”

    “蓝色方特么到底在干什么啊?!”

    “最后这几个,甚至都是去年发生的!!!”

    高博这边的时间点是为了追寻红色的四渡赤水的,所以是1935年的时间点,资料最新的也只能截止到去年的1934年。

    但让高博和蓝星网友感到炸裂的是。

    从1894年开始日本竟然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杀了这么多平民?!

    这可是平民啊?!

    如果说是死的军人,那日本可以找理由说是战斗伤亡,但是这些都是针对平民的屠杀,甚至从1894年一直到了1934年。

    整整四十年的时间,无数次的屠杀和惨案。

    直接刷新了蓝星网友的认知。

    可以想象。

    在1894年到1935年这段时间,日本还没有完全入侵华夏大地,就造成了这么多惨案,可想而知后面的日本会干出什么事情。

    难怪极星官网不在【二战】中开放【共和国】剧情。

    与日本这边相比,帝国都不显得残暴了。

    因为与日本相比的话,帝国因为海德里希被刺杀,一手造成的利迪策惨案(国际儿童节由来)才造成了340人死亡。

    日本呢?

    光是1894年到1934年这段时间,造成的大屠杀,死亡就有几十万人了。

    更不用说1937入侵之后了。

    (仅1937年的不完全版)

    此时蓝星网友们也才明白,为什么华夏举国上下,都对日本这么仇恨了,这可不是一次两次战争。

    而是已经持续了40年的窥视和疯狂。

    光是看着那些文件上的数字就触目惊心。

    血债累累的数字。

    许多蓝星网友也是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尘封的数据,难以置信。

    这些罪行。

    任何一条放在其他国家,都足以引发永世的仇恨。

    直播间的弹幕沉寂片刻,随后如潮水般爆发:

    【糙!我以为二战时候那些人体炸弹已经很畜生了,没想到竟然更畜生!】

    【帝国至少战败后公开忏悔过,那边还一直否认吧?】

    【我手在抖啊ctm的!】

    【终于明白那句‘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的话了,面对这样的血仇,欧洲那边还要把山东分给那边,这谁能不恨啊?】

    【难怪那些CG中,学生们提起日本就情绪激动,这血债太沉重了,谁能放下这段历史啊。】

    【太窒息了,为什么之前没有听到这些信息,是欧洲那边一直淡化吗?】

    看着直播间的弹幕,高博也是面露沉重,看着手中的文件。

    是有人一直在淡化吗?

    确实。

    因为哪怕是看不下去的《泰晤士报》发声,也只是写了日军肆无忌惮地杀人放火,老幼妇女皆不能免,没有提及伤亡。

    日本与欧洲各国之间的龌龊自然不用多说。

    毕竟两边都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1937年之前都这样,可想而知1937年之后的样子,而那段时间很快就是二战,全世界的注意都在欧洲。

    对于日本的残暴,此刻蓝星网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这可不是短短的几年啊。

    而是从1894年开始,窥视华夏大地整整几十年的时间,甚至日本几代人都在疯狂地想要占领华夏。

    或许1915年的参与的日本士兵,就是某个1894年参与旅顺大屠杀的日本士兵后代。

    或许1934依兰大屠杀的日本士兵,就是那个1915年参与大屠杀的日本士兵后代.光是想想这些。

    而或许那个参与1934年大屠杀的日本士兵后代。

    会在未来说上一句轻飘飘的‘过去的事有必要一直提吗?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极度的令人反胃又恶寒的画面。

    蓝星的网友们光是想想就不寒而栗。

    因为依照对【游戏】内‘地球’里面的日本了解,蓝星网友们觉得这些日本人或许真的做得出来。

    而高博直播间内的画面,也被人剪辑成了视频,上传到游戏论坛内。

    关于日本的罪行,一时间在蓝星的玩家论坛内激起千层浪。

    因为这些记载实在太过反人类。

    有不少玩家纷纷从各个时间点开局,准备看看那些事件是不是真实地发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