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无穷无尽 (第2/3页)
向白小馨指的坐标,是一个距离大峡谷颇为遥远的地方。
以地形而论,大峡谷的上方不是无限延伸的。
只有五公里长,它只是越往下越深,上面的修士很好守。
可是现在白小馨将他派遣到五十公里之外。
这个地方太远了。
在那地方驻守的话,连敌人都来不及拦截。
然而歧坪道人转念一想,以两位仙宗前辈的实力。
也未必需要自己拦截敌人。
而且拦截敌人多辛苦,搞不好还会受伤,乃至丢命。
现在落了一个闲职,是赚的。
于是他高兴道:“好的,前辈。”
见到歧坪道人离开,墨伊伊道:“师妹,那里有什么吗?”
白小馨道:“据我卜卦以及观察,那里会有玄冥之玉到来。”
“而那个人适合获得玄冥之玉?”
墨伊伊道:“难道我不适合?”
白小馨道:“不,师姐你太适合了,待着哪里都适合。但是师姐你只有一个人,不能够总揽全局。”
墨伊伊道:“所以我随便找个地方待着就行了?”
白小馨点了点头。
……
大峡谷远处七十公里之外的地底。
一道年轻的身形正在地底缓慢地爬行。
而这个身影脑海中一道声音道:“张耀,你知道吗?五行大遁中土遁是最难以掌握的遁法。”
“盖因土遁乃是在物质中穿行,而物质是这个世界中最难以改变的东西。”
“但如果能够改变物质,不仅是拥有着最高明的遁术。也拥有着最高明的攻防之力。”
张耀一边用着土行术将周围的土壤和岩石变成可流动的超流态,然后前行,一边回道:“黄老,我知道了。”
“但是黄老,你说我们采用土遁之术穿行地下,真的能够瞒过那些实力强大的筑基吗?”
说到这里,张耀不由地握住了脖颈上挂着的幽蓝之玉。
不是一块,而是三块。
分别来自于他去世的母亲,他的妹妹,他的青梅竹马。
要是原本的他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
而且即便是知道也没有胆子前往这个筑基遍地的玄冥之宫。
可是一个无意中他身上多了一个寄宿的灵魂。
至此张耀就生出了野心。
不甘于人后的野心。
黄老冷哼一声:“我生前可是金丹修士,小小筑基,翻掌可灭。”
“我告诉你筑基的神识再神异,穿透物质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何况你的土行术还有我的灵魂之力作为遮掩,那些筑基更不可能发现。”
张耀听到这里心里越发地火热:“黄老,玄冥之宫中真的有那么多的宝物吗?”
“能够直上筑基九重,能够直接结丹的资源吗?”
黄老理所当然道:“那还用废话吗?虽然那些资源对我来说是不值一提的。”
“但那些是从金丹的指缝中露出的一些资源,足以让无数筑基吃到饱了。”
张耀听了之后悠然向往:“金丹真的有那么强大吗?和筑基的差距有这么大吗?”
黄老道:“那是当然,金丹可是万万个修士才能够诞生一个。”
“而炼气和筑基的差距有十倍之距离。那么筑基和金丹之间就有百倍、千倍的差距。”
“并且金丹每前进一步,都和前面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强的金丹面对弱的金丹,不亚于金丹面对筑基。”
张耀惊讶:“如此夸张?那么为什么金丹能够那么的强?”
黄老道:“自然是因为法则之力。”
张耀道:“何为法则之力?”
黄老道:“法则之力啊,那无处不在这个世界上的力量,就是法则之力。”
“日升月落,是光阴的法则,江河奔流,是大地的法则,草木枯荣,是生死的法则。万事万物,皆有法则。”
“只要能够参悟一缕,就能够凝聚法则金丹。”
“自此,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炼气的力量会耗尽,筑基的力量会枯萎,但是金丹只要存在就绝对会存在。”
“这就是不朽,这就是金丹。”
张耀听到这里心声疑惑:“黄老,既然金丹是不朽的。那么金丹期为何只有千年之寿?”
黄老哈哈大笑:“谁告诉你金丹只有千年之寿?你看我现在不是还获得好好的吗?”
张耀问道:“那为何……”
黄老道:“莫要好高骛远,等到你到达金丹你就能够明白这些答案了。”
“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潜行进玄冥之宫附近,使用玄冥之玉进入。”
“获取里面的修炼资源。”
听到这里,张耀神色一震:“好的,黄老!”
就在张耀哼哧哼哧地在地底穿行的时候。
遵从白小馨的命令来到大峡谷五十公里开外的歧坪道人,开始监守四方。
保证不放过一丝一毫地生物。
就连地底也使用了专门的检测法阵进行捕捉动静。
一旦有不轨之徒想从地下打洞。
都会被检测法阵检测到。
然后汇报他。
以上都不是夸张的描述。
歧坪道人真的是兢兢业业,切切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白小馨的工作。
毕竟这种工作实际上对于多线程的筑基修士来说并不难。
一个意识累了换一个意识顶上就可以了。
并不算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凡人还以为修士真的意志坚定到非人的地步。
殊不知意志坚定只是一方面。
意识分化才是他们能够保持长盛不衰坚持的另一方面。
“果然,还是很无聊。”
“大抵是知晓了玄冥之玉不是自己的东西后。内心深处失去了动力。”
“即便知晓可能会从仙宗获取好处。”
“但这种依靠于别人的心情,哪有自我奋斗有着动力。”
歧坪道人到这个意识很快就倦怠了。
正当他打算切换意识,让这个意识暂时修养一下时。
突然神识一动。
在他的神识里正有一个鬼鬼祟祟的老虎正在林中准备捕食猎物。
这个猎物还是一只小兔子。
顿时,歧坪道人心中浮现出了一股怀念的感觉。
他还记得大约在两百年前。
他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
上山抓捕野兔的时候,就是遇到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