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八 观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零八 观会 (第3/3页)

能会产生的正面收益,做了一番重点憧憬说明。说的自然也是头头是道,都在点子上,也没有空喊一句口号来给自己的正当性添砖加瓦,同样也引来了阵营支持者的阵阵掌声。

    第一个阶段最主要的是表明观点,所以对对方也都保持克制,只是简单提一提鼻端,并不多做说明,只有在议事的第二个阶段,双方才开始相互攻防。但在这攻防战中,双方都表现的很克制,尽量避免给对方戴帽子、贴标签。

    两位议员发完言后,副议长询问现场的其他议员是否还有其它的意见需要发表时,其中有一位看起来相当年轻的议员举手表示请求发言,迅疾得到了主持者的支持。这人同样问候了在场的所有人,在做完自我介绍后,说道:“刚刚前面两位同事都就新建或是扩建发表了意见,其中有一点是双方都认同的,就是电力发展滞后,延宕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大家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我一样也是同意的。只是有一点和他们不同的是,既然电力设施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有这么大的制约作用,为什么我们不索性把新建和扩建电厂两项工作同时来做?早做晚做,早晚要做。新建电厂的理由很充分,扩建原有的电厂意义也很重大,二者偏废当前可能问题不显,按照前面二位的说法,将来只怕会牵扯到我们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来处理那些隐患;另外若是我们把前面的电力基础扎实了后,会不会又因电力充沛、富裕而形成一种区域性优势,从而让外面一些地方同样因为电力短缺的而难以为继的工商户引入到我们茗都来?如此一来,声名在外的我们会不会自此造成一种大家尽管来的局面,一起来为我茗都百姓造福。还有一点考虑是,我们能不能再往前想一想?按照目前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超前布局,避免日后可能会出现的同样局面下重复规划,拆了建、建了再拆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浪费。只是这样的话,需要的资金量确实会大很多,但若是毕其功于此一役,或对日后我们茗都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会不可限量的。而就像现时这样长期争议下去,悬而不决,会否耽搁市里其它工作的正常进行?牵一发而动全身。另外会不会存在这一旦落后一回,或者后面就会步步落在后面?那到时候我们的工作就会很被动了。”

    这人发言完之后,甚至得到了全场的掌声,只是在他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就观点上发表不同的看法。看来这三种观点基本上扩囊了现场所有议员的意见,副议长见再没有人有继续发言的意思,就起身宣布议事第一段完毕,暂时休会半小时,让大家做好下一段意见攻防的准备。

    下一段将要开始进行的是意见攻防,各方会就各个方案的利弊成败,各抒己见,各个阵营的支持议员们需要再次做好场外准备才行,避免到时失误,或者有来无回的,浪费参会众人的时间、精力。

    休会的时候,前台的三人暂时离开了;议员们并没有离场,只是自发的起身围成了三个小圈子,在那里各自低声的说话;而旁听席上的人除了个别人外,大部分都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动。

    休息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很快的,会议继续。功防的三方看来准备的都相当充分,一直唇枪的争论个不停,各人都认为自己站在事情正确的一方,多不想让。从上午一直争论到下午,这中间除了午时闭会休息两小时外,议会一直在争论个不休。尤其是经过中午的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议员们准备的火力似乎也更加的充足,原本上午有所疏漏的地方,午后也迅速的被补充了其中,一直争议到约莫下午四时多,主持的副议长才制止了大家继续发言的欲望。

    这么长时间的争论,直至最后一刻也没有争出个结果出来。各个方案互有利弊,而且利益越大,同样的弊端就越是突出。不过这其中也有些差别,就是另外两方对同时进行的这种论调准备不足,而且这种论点也充分兼顾到了他们自身的观点,代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辩论中,反对的声调格外的低一些。但是它的弊端也同样的格外突出,就是资金占用量巨大,同样也会存在浪费大和造成发展失衡的问题;另外前瞻设计说起来容易,只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意想不到其它的问题存在,并不是说撒了钱就可以如意的。

    整个过程亨亚日看得听得如痴如醉。原来先生书上纯粹文字性的东西,经过这么一番争议中的反复剖析,既形象又生动的诠释了字里行间的真义,这实在是意外的收获。而且事情竟然是这么议,这么做的,也启发了亨亚日的不少心思。你想要做一件什么事,你至少要和别人说清楚为什么做,怎么做,而怎么做中又有谁去做,什么时候做,又如何做,做到什么样子,最终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环节都得要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才好。即使争论中有很多的专门术语,亨亚日不懂,但也不妨碍他明白众人所表达的意思,只是对最后没有结论之事心里多少也是有些遗憾的。不过他自身从各位议员的发言中仔细想了想,像这种关系重大的事项,谨慎一些是对的,而且把事情的利弊分析清楚后,再做最后的取舍,至少比胡乱上马强太多。当然具体事宜这些,也不是他当前这幼教阶段的孩童所能理解的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