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4章 银丰县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14章 银丰县衙 (第2/3页)

衙门里,有教谕一人,训导两人,本县教谕姓黎,都尊称他为黎老。

    林寿从桃花村向银丰县,一回生二回熟,加上昨夜吃饱了肚子,脚步也快了,走了一个时辰,也便到了银丰县的城门口。

    兴许是做贼心虚的感觉,今日看到城门口张贴的榜文,竟让他不敢直视,生怕上面再画上了他的头像,再有朱笔写上斗大的四个字——全程通缉!

    好在城墙上依然是贴着昨日的告示,上面依然是县衙新颁布的几项民政措施,唯一不同的是,上面的狗屎又多了两块,想必肯定是交不起赋税的贫农,唆使自家熊孩子给扔的吧。

    银丰县城的衙门倒是很好找,林寿在路上问了几个路人,皆都指着这条门市嘈杂的十字大街,一直往前走,顺着这条衙前街便是银丰城县大衙。

    衙前街,顾名思义,是县衙大门口全县最为繁华的一条大街,围绕着县衙大门,兼开着旅店、茶馆、饭店、酒家、当铺、医馆等铺面,这年头去县衙告状是个苦差事,多则一两月,少则三五日,这期间打尖住宿、宴请衙役、打听消息、贿赂送礼都必不可少,故而在衙前街这些铺面的生意最为红火。

    除了这些铺面,像算卦的、解惑的、代客泊车的、雇人跑腿的、代写状纸的、有偿打官司的小营生,就属于因衙门而衍生的新行当了。

    衙前街街铺林立,也成为了银丰县百姓每日必逛的闹市区域,林寿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路人,有摇着小扇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有一身襕衫一脸菜色的羸弱书生,也有一身绸缎锦衣脑满肠肥的富贵商贾,更多的则是穿着一身水田衣的女子,挽着秀发,娉婷袅娜。

    这让上一世看惯了车水马龙的林寿,感到有些惊讶有些新奇,没想到一个小小银丰县城,居然也有如此繁华的地方,而且,居然早在明朝就有了女人爱逛街的习惯!

    穿过这条繁华的衙前街,便到了林寿的目的地——代表着古代封建社会权利集结中心的——银丰县衙。

    这种衙门机构,在明朝不算个稀罕事,但是在现代社会那可是一种稀罕景,民国时期被大肆地破坏掉,只余下几座设施完整的,如今已经成为了各大旅游景点的重点保护对象,平常不出门旅游的人家一辈子都不一定看到过。

    银丰县这座衙门,便是属于大明朝衙门范本中的一座,其实,大明朝所有县城衙门基本一模一样,都是出自洪武爷这位曾经兼职当过泥瓦匠的皇帝之手的设计。

    衙门口正对着八字墙,八字墙两边分建有两座石亭,左边石亭名为申明亭,右边石亭名为是旌善亭。

    八字墙是用来贴告示和下达判决书的地方,有时候也会蹲着几位戴着枷锁的犯人,那是案情严重,枷起来以儆效尤,这就是所谓的“枷号示众”了。

    而申明亭和旌善亭,这两座石亭的作用就多了,本县的善人善事、恶人恶事,都会写在上面,用来惩劝乡民;县老爷定期给百姓宣读《大浩》、《大明律》、《教民榜》时,也是在这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