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八章 每个人都在糊弄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百二十八章 每个人都在糊弄皇帝 (第1/3页)

    “南直隶兵变……”

    海玥看着手中徐阶的亲笔书信。

    信中讲明了两条关键信息。

    同时也毫不掩饰地阐述了如今在南直隶的困境。

    事实上,大明设两京制度,北直隶与南直隶各有一套朝臣班底,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制衡、博弈与对抗。

    南北对立早就不是一日了。

    之前灭倭,能上下齐心协力,是因为东南一壁对于倭寇的态度并不统一。

    倭寇的背后,无疑有着相当的豪绅与商贾支持,但同样的,许多士族豪绅也不愿意倭寇横行,糜烂乡里。

    所以这群人上下用心,一致出力,协助朝廷剿匪。

    等到双屿岛将贼首近乎一网打尽,福建月港开放,百姓下海不再禁绝,倭寇没了后续的补充,还剩下一部分打家劫舍惯了的,已是不成气候了。

    没了外部的敌人,自然转为内斗。

    包括原本出身松江府的徐阶,都不是自己人,属于被排斥的对象。

    谁让你不一心一意为家族谋福祉的?

    居然还想着公平道义?

    不针对你针对谁?

    所以别看徐阶在应天已经待了数年,任巡抚之期将满,他的权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牢固。

    能够在短时间内查到这些,让弓豪送过来,已经证明了徐阶突出的个人能力,恐怕也就仅次于海瑞。

    换做旁人,睁眼一抹黑才是常态。

    “徐阶到极限了……”

    “真有兵变,他难以提前制止,只能在发生后,再设法弥补。”

    海玥喃喃低语:“兵变……兵变……”

    他想到了历史上嘉靖末年的振武营兵变。

    所谓的振武营,是当时召募的一支御倭部队,由地方健儿组成。

    按照旧制,南京军士有妻室者,月给粮饷一石,无妻室者六斗。

    结果南京出了两个人才,先是户部尚书奏减每石折银,然后督储侍郎又奏请,革掉募补军士妻室的月粮,立刻引起了所遇士兵的强烈不满与怨愤,最后哗变。

    两千振武营士卒,包围了南京户部督储侍郎官的府宅,第二天一早这位户部侍郎的尸体,就挂在了南京北城门外的石碑上,“肢解于神策门外,肝脑涂地”。

    魏国公徐鹏举狼狈逃窜,被作乱的士兵呼为草包,后来又犒赏万金,许诺恢复原本的粮饷待遇,暂时安抚住了乱卒,最终密捕为首的二十五人入狱,杀死三人,其余戍边卫,兵乱乃定。

    这场风波闹得不小,影响更是深远,此后南京驻军“岁必数叛,形同匪类”。

    当然,大明的地方兵变不在少数,如鼎鼎大名的蓟州兵变,说三千戚家军精锐被杀,是自毁城墙,也有辟谣和反辟谣,各有论点。

    另外还有大同兵变、宁夏兵变、吴桥兵变、宁远兵变、甘州兵变等等。

    一百二十年间,有记录的兵变就五十九次,平均两年兵变一次,起因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都是腐败贪墨,制度性欠饷,再加上有人推波助澜原因。

    而今南直隶可能发生的兵变,结合孙维贤的变故,显然也是背后有人在推动。

    “一场兵变,可能只是开胃小菜。”

    “真正影响的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