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出乎意料的密藏结局 (第2/3页)
己当一位贤王!
若论仕途的绑定,双方理应更加密切,自己来日登上皇位,自然会予其从龙之功,位极人臣!
莫非是笃定只因为自己晚生了一年,就绝对与储君之位,与帝位无缘?
“立长立长!”
“那个废物,至今在上书房内都是功课最差,连最小的五弟都比不上,有什么资格成为我大明的天子?”
朱载壡流露出怨毒之色。
拳头握紧,牙齿咬得咯咯响,稚嫩的脸上更显得扭曲:“等着瞧!等着瞧吧!”
他可太想当皇帝了。
且一定要以此目标而努力。
不惜一切代价!
走出德王府的海瑞微微驻足。
他虽然不知道背后的学生心怀如此怨恨,却也基本确定了,这位的心性已是歪了。
再想到与兄长探讨的教育,对于其他的几名皇子,海瑞也颇为担心。
老师从来就不能取代父母的位置。
高拱教育隆庆,张居正教育万历,教育好了么?
哪怕隆庆视高拱为父,万历一度对于张居正也是尊敬万分,但自身的脾性,还是半点没变。
当父位缺失,教育不当,儿子可能会将对父亲的爱,转移到自己亲近的老师身上,可由此产生的人格不健全,却无法避免。
现在嘉靖的大皇子、二皇子是如此。
另外三个皇子,恐怕也难以幸免。
海瑞一方面想到了两个儿子,不能缺少自己这位父亲的陪伴,另一方面眼神也彻底坚定起来,转向乾清宫的位置。
之前是朱厚熜选他为侍讲学士,非要探讨治国之道,还自比为汉文帝,海瑞不得已好好与之探讨,属于被动应对。
现在则是要配合兄长前朝事宜的同时,尽可能地挽回后朝皇子的教育。
主动出击!
……
就在海瑞气势如虹,对着嘉靖重拳出击之际,一封封信件也落入海玥的案头。
皆来自地方州县的一心会成员,与英略社骨干。
如今东南平定,海禁放开,只要百姓有了生计,就会安分下来。
哪怕部分商贾想要继续走私,牟取更大的利益,在南直隶的徐阶也会毫不客气地教他们做人。
南倭已经基本落下帷幕。
关键在北虏。
俺答汗被逼到极为窘迫的境地,甚至不少边将认为,这个蒙古部落的大汗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但海玥不这么觉得。
此人是最年轻的汗王,蒙古衰败后难得一见的枭雄。
这等人物,越是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越是不能小觑他最后的反扑。
况且大明这边也不是毫无忧患。
任何强大的势力,其崩塌往往源于内部的瓦解。
最大的隐患,就在皇帝。
现在一批最顶尖的朝臣,借着朱厚熜主动退居深宫,不愿理政的怠惰心态,默契地架空了对方,让政务不再出自嘉靖的意志,而是内阁的追求与地方的需求。
但这显然是有隐患的,众人做得如履薄冰,海玥也需要将弟弟带入,让他去吸引注意,分散精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