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一章 海玥的弟弟看上去挺好欺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一章 海玥的弟弟看上去挺好欺负 (第2/3页)



    “双屿岛如何了?”

    “若是市舶司重开,那是一处上好的中转之地,然陛下不允,只能焚去建筑,将港口彻底封禁。”

    “立功的卧底呢?”

    “兄长是说王锃?此人有胆有识,已然入了锦衣卫,为孙指挥办事。”

    汪直,哦不,他现在还叫王锃,倒是遂了历史上的心愿,有了大明的编制。

    这个人是出海的天才,不仅积攒了大量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经验,更有那种敢于冒险的探索拼搏精神,是值得关注的。

    海玥深知闭关锁国的害处。

    如今已经不是东方独占鳌头的年代,而是到了十六世纪。

    就在今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颠覆了中世纪地球中心论的宇宙观,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

    接下来就是伽利略改进望远镜观测天体,布鲁诺发展无限宇宙理论,为牛顿力学奠定基础。

    这些知识其实中国并不缺乏,早在五百年前的北宋年间,中国人对于天体的观测就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精细的程度,对于宇宙也有探索。

    但可惜的是,关键的科学方法革新没有掌握,即实验观察与数学结合,摆脱神学束缚。

    对于东方来说,则是要摆脱儒家束缚。

    这绝对不是穿越者弄一弄发明创造能够解决的,上位者不听,专注于权谋游戏,便是再强大的创造也强盛不了国家,反倒会引发祸患。

    同样的这个时期,也是全球地理大发现与全球殖民扩张的时候。

    四十年前,哥伦布发现美洲;

    二十年前,麦哲伦开启环球航行,建立跨洲殖民帝国;

    殖民掠夺带来巨额财富,又加速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欧洲与美洲、亚洲的贸易网络形成,全球化进程开启。

    可以说,十六世纪西方通过科学革命、地理发现、文化复兴和宗教改革,彻底打破中世纪桎梏,为近代化奠定基础。

    东方需要迎头赶上。

    出海探险,王锃很重要。

    当然现阶段看,如何解决朝堂上那位对社稷的危害,对国家的桎梏,才是重中之重。

    海瑞详细了解了京师的局势后,转回嘉靖身上:“陛下久不视朝,现在连兄长都不见了么?”

    “不见了。”

    海玥摇了摇头:“讲学已停三月有余……”

    先前海玥这位翰林学士,是连接内外朝的桥梁。

    许多政务也由他在讲学期间禀告。

    事实上,朱厚熜对于外朝事务从来不缺乏了解,通过锦衣卫、司礼监、暗卫等耳目进行。

    之所以让海玥讲述,只是两相核对。

    发现海玥并无隐瞒,朱厚熜就很满意;

    发现海玥了解得很片面,远不如自己知晓的详细,朱厚熜又会难免涌起自得之情。

    而今。

    连这个步骤都省去了。

    朱厚熜摆烂得越来越彻底,每隔一日的讲学都懒得应付,只一心在宫中修仙参禅。

    是的,嘉靖帝现在佛道皆修。

    既是因兴献王与蒋太后的儿时教育,也是有几分《西游记》的影响。

    当然这些宗教信仰,并没有历史上那般狂热,本质上就是不干正事后的兴趣爱好。

    具体可以参照唐玄宗的音乐与美食,宋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