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必须当一个孤臣 (第2/3页)
夏言这个人,他并不喜欢。
倒不是如历史上那般有过节,而是近来夏言占据上风后,将兵部右侍郎曾铣派入前线,开始指手画脚,为通贡蒙古部落,实施分化离间之策做准备。
在被严嵩压制的过程中,夏言是步步为营的,有些手段十分老辣,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的言官,不少都成为他的喉舌,令严党官员十分难受,多有抓到把柄,去职外放的。
但自从严嵩的决策被否,河套战略完全倾向于夏言的决策时,这位次辅就有些飘了。
曾铣入河套,看不惯的可不止一位陆炳,而是把之前付出心血的上上下下,文武官员都给惹恼了。
他们数载艰辛,已然奠定了决定的优势,你现在来摘桃子?
本来有些抱怨严阁老冒进的臣子,又开始倾向严嵩。
陆炳如今愈发成熟,却也看得更加清晰。
事实上,把他召回来,乾清宫那位的态度就很明确了。
河套收复就可。
塞外追击万万不成。
战略上,陆炳是赞同的。
所谓出塞扫荡,纯粹是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俺答麾下虽无朝廷宣称的十万控弦之士,但数万精锐是绝对有的,这个时候追击出去,哪怕有俞大猷这样的猛将,也是败多胜少,甚至是羊入虎口。
但事实上,即便能打得过,都不会允许追击。
真要直捣黄龙,那完全就是功高震主。
因此陆炳隐隐怀疑,严嵩是故意犯一个小错,籍此掩盖之前的锋芒。
亏得夏言还以为自己真赢了。
洋洋得意间,连刚回京的自己都不放过。
不奇怪。
此番陆炳回京,升都指挥同知,暂时代掌锦衣卫印,提督官校。
相比起历史上的他,全靠嘉靖的信重,这个世界的陆炳征安南,收河套,立下的功勋都足以其在武官中平步青云了,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是顺理成章。
这也是孙维贤主动退让的原因。
不仅走后门走不过,连实际功勋都比不过,还待着作甚,等到被人活生生赶下台,甚至把之前贪的吐出来么?
且不说夏言一党的恭维,实权指挥使回京,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回到了自家的府邸。
“娘!!”
这次陆炳不再虎踞马上,而是飞速下马,快步冲了过去,抱住为首的老妇,虎目通红地唤道。
“我的儿!我的儿!”
老妇人更是泪眼婆娑,紧紧地抱住儿子。
陆炳的父亲陆松已然过世,守孝后才去了西北,母亲王氏这些年也老了许多。
母子俩人拥抱良久,这才进了正堂,妻妾又带着各自的儿女,上前给陆炳见礼。
陆炳在河套还纳了两个妾室,生了子女,一并见礼。
在家中接风洗尘,饱餐一顿,安置好了妻妾与孩子,陆炳入了内宅,屏退旁人,母子俩人这才开始说正事。
他是常常向母亲请教正事的。
毕竟这位是嘉靖的乳母,被尊称为王妈妈的人。
嘉靖的生父朱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