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二章 奔向各自的前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二章 奔向各自的前程 (第3/3页)

中。

    主要是近来翰林院内,同样潜流暗涌。

    夏言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后,短短两月,就升任礼部左侍郎,同时兼管翰林院事务。

    接下来就是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了。

    如此。

    御前讲解经史的位置就空缺下来。

    御前讲学是官员展示才学,影响皇帝思想的直接机会。

    翰林院之所以清贵,之所以被称作储相,这个职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自然引得众多翰林争破了头。

    期间海玥也受到了举荐。

    连林大钦都颇为意动,让他争取一下这个位置。

    但海玥毫不迟疑,以年纪尚轻,学识浅薄为由婉拒。

    按部就班地升任翰林编撰。

    在一心会成员书信往来,不少人颇为惋惜的同时,严世蕃选择了入仕。

    以举人功名入仕。

    吏部铨选的结果迅速下来,竟是太原府阳曲县丞。

    这个选择震惊了不少人。

    包括严嵩在内。

    他让儿子以举人功名入仕,外出任职,亦是磨练之意,想要这个心浮气躁的小子收收心。

    但说是地方州县,体验民间疾苦,阁老之子当然不可能去偏远地区当差,原本选定的地点,自然是北直隶的富饶州县。

    然而现在吏部的安排,竟是山西太原,严世蕃也立刻表示了接受。

    要知道不久前缉拿白莲教和黎渊社贼子,清理了张家口范家,不少晋商也受到了牵连和打击,这个时候去山西,虽然谈不上羊入虎口,但也肯定步履维艰。

    父子俩为此发生激烈争吵。

    可无论严嵩怎么劝说,严世蕃只强调一点,他要出人头地,做出一番功绩。

    而相比起北直隶浑浑噩噩的生活,太原地处要地,去往那里,才能实现理想抱负。

    这番见解倒也没错。

    新政开启收河套的战略后,朝堂的中心明显开始向西北偏移。

    河套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哨,山西则是其后方支撑。

    大明九边防御体系中,山西镇与河套防线本就是一体的。

    严世蕃此去太原,完全可以作为首辅的新政代言人,参与到对边战略、军事防御、茶马贸易等行动里,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由此两封书信,也摆在了海玥的案头。

    “……庆儿此番铨选山西,恐有奸人蛊惑……明威素来持重,望善加开导……”

    在陶典真禀告了案情详细后,严嵩认为此次吏部铨选和严世蕃的仕途选择,显然受到了旁人的影响,希望海玥能加以规劝,让其不要误入歧途;

    “……今科进士中十二人已入会,当同赴三晋……河套之功,正该为我辈青云之阶……”

    严世蕃的信件里则透出踌躇满志,准备将一心会的成员也带去山西,尤其是今科进士中新纳入的成员,希望海玥支持他的布局,在接下来的收河套中,一同立下汗马功劳。

    海玥凝视着案上并陈的两封书信,一纸忧思绵长,一纸意气飞扬。

    指尖轻抚过截然不同的字迹,忽觉窗外秋雨渐沥。

    “性定命途,终非人力可转……”

    “既如此。”

    “奔向各自的前程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