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五章 功在社稷严阁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百四十五章 功在社稷严阁老 (第1/3页)

    “江南士绅乃国朝根基,纵有贪墨,亦当以圣贤之道徐徐化之,若无实证,便动辄抄没充饷,与暴元何异?”

    “腐儒之见!彼辈蚕食国帑时,可曾念及将士浴血?这等蠹虫,仅去岁就私吞漕粮百万石,不正该借贼逆大案连根拔起?”

    “漕运命脉系于江南,一旦生乱,前线将士饿着肚子打仗么?”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

    翰林院。

    外面争吵的声音遥遥传至,海玥头也不抬,做着编修的基本工作。

    这几日,类似的争吵不止一回了。

    从内阁到六部,从都察院到翰林院,群臣基本都在争议对于大案的处置。

    而争论的阵营分野,也颇为耐人寻味。

    并非简单以地域为界,江南籍官员中,同样有不少力主严惩者。

    并非为了撇清干系,实因江南世族本就等级森严。

    就比如明末的东林党人。

    众所周知,东林党的形成与江南地主势力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东林党有三大主张,广开言路、反对阉党、反对对东南沿海商业的干预,尤其是最后一条,被视作江浙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可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东林党人,也大力提议对商贾开刀,尤其是对江南巨富,要狠狠下重手。

    原因很简单,东林党的核心成员,本就来自江南地区的中下级官吏,再细分些,就是小地主阶级。

    这些小地主在长期与贵族大地主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雄厚的势力,再联合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市民阶级,共同组成了东林党,反对贵族大地主的统治。

    同样的道理,江南出身的翰林,有相当一部分人支持张璁杀杀杀。

    一鲸落,万物生,那些庞然大物若能倒塌几个,反倒能喂饱他们的家族,既站在公理道义的一方,又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

    真正反对大动干戈的,是同样出身顶尖背景,以稳定为追求的朝臣们。

    说的直白些,现在就是一群既得利益的贵族大地主,与还有上升空间的小地主之间的分歧。

    这种时刻,往往就要看天底下最大的地主,大明天子站在哪一方了。

    以往的天子,鲜有对大族痛下杀手者,其中自有深意。

    纵使抄没几家,看似充盈了国库,实则大半田产银钱,转眼就被其他家族吞并——旧豪刚倒,新贵已生。

    而期间引发的漕运停滞、民变四起,反倒要动摇社稷根基,这笔账,算到最后都是赔本的买卖。

    但现在的嘉靖,是真的要对江南动刀的。

    黎渊社对皇权的威胁,令他难以容忍,开疆拓土的功勋,更让他难以把持。

    决策已下,还要看具体执行。

    自京师遣使南下江南,千里迢迢,纵使快马加鞭,待钦差抵达时,说不定安南战事已有变化。

    最可虑者,现在京师的消息已然传出,江南豪族若闻风而动,暗中掣肘,致使战局急转直下,亦未可知。

    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