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373章 印度式中产 (第1/3页)
米拉路上的公寓,阿希什现在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但他的家人很喜欢,尤其是母亲。
几年以前,还在乔格什瓦里的贫民窟时,阿希什的母亲曾在一本古吉拉特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栋房子,它窗纱飘逸,灯盏璀璨。
她当即求问神明:我们何时才能实现这样的梦想,何时才能走进这样的未来?
现在阿希什可以笑着指给母亲看,他们新家的客厅里挂着窗纱,一盏灯正从天花板上垂吊下来。
他当初刚搬进新居,每日门庭若市,来做客的主要是以前的老邻居、七大姑八大姨、他们的同事、姐姐拉珠最开始的学生、阿希什自己的朋友等等。
他们用了两代人的时间,才真正住进能称得上是房子的地方,才向成为中产阶级迈出了一大步。
阿希什一家的故事便是孟买的变迁史,他们最早从要塞区搬到了乔格什瓦里的贫民窟,又迁往米拉路上的新公寓。
这一切都得益于阿希什找了份好工作,他还帮助几个堂哥、表哥也在苏尔电器谋个一差半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贫民窟人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慢慢的这些亲戚朋友手里有了钱后,也纷纷搬到了米拉路上的公寓。
他们自觉地向阿希什靠齐,团结在他周围,唯他马首是瞻。
他是家族的纽带,周围的人发迹全靠他,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当然,米拉路上的房子确实不错,那是无数贫民窟人魂牵梦绕的中产阶级住房。
就说他堂哥一家吧,有生以来第一次,孩子们有了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
他们搬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安排了床位。现在,堂哥(赚钱养家也出资买下公寓的大功臣)和最小的弟弟帕里什睡卧室。另一个弟弟萨伊什在马拉提郊区当推销员,不常回家住。堂哥的母亲睡客厅的贵妃椅,父亲带第四个儿子睡沙发床,妹妹则在厨房边上打地铺。
在南孟买人看来依然局促的两居室,在堂哥一家眼中已大得不可思议。
“我甚至会不知所措。”堂哥和阿希什说,“房间太大,反而让我睡不着了。”
所以一家人又重新挤在客厅,在令他们安心的电视节目的嘈杂声中慢慢睡去。
哦对了,新买的苏尔电视机有“睡眠定时”功能,会在开启半小时后自动关闭。
从小只有一间房的他们渴望获得更多、更大的空间,而一旦得到了,又不知该如何利用。
阿希什新家的客厅里放着手绘花瓶,从藤蔓环绕的窗户照射进来的光线固然充足,蚊虫的数量也同样惊人,屋子里的人却仿佛浑然不觉。
玻璃橱里展示着阿希什闲暇时的三幅作品,一幅画着埃菲尔铁塔,另一幅画着自由女神像,还有一幅画着脱衣时连带把皮肤也剥下来的男人。
他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知识水平、爱好都有点小资的味道。
客厅的一面墙上贴满深棕色的石砖,顶上的两只射灯努力想为冷硬的墙面增添一点温馨的气氛,与另外三面粉刷成白色的墙殊不相称。
人们以为石砖只起到装饰的作用,其实是因为后面的墙壁漏水了,不得不遮遮丑。
阿希什有苦难言,这间公寓交房没多久的新居已经四处渗水。但是当客人称赞石砖多么有设计感时,他从不道破背后真正的原因。
阿希什还记得当初买这间公寓时的宣传册,那是最初让他、他的家人和所有昌德雷什查乌的居民动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