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1章 新世纪的开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71章 新世纪的开端 (第3/3页)

  “这是综合成本,包含了人工和运营?”

    “是,定价六千卢比,主要是考虑市场接受程度。”

    苏尔电器的黑白电视机才四千卢比,VCD卖六千已经很贵啦。

    虽说这玩意儿搭配彩电才有最佳观赏效果,但也要考虑印度的实情。

    至今为止,苏尔电器卖出的电视机中仍有一半是黑白的,彩电占比并不具有绝对优势。

    为了提高市场接纳程度,苏尔电器内部讨论,VCD定价不宜过高。

    这种新玩意儿,还没在印度流行,只能走低价路线。

    倒不是说印度没有VCD,进口货如飞利浦、三星、松下都有,价格却高达一两万卢比。

    这导致只有少部分富裕家庭才消费的起,普通平民有的听都没听说过。

    在罗恩的影响下,苏尔电器的营销宗旨极其明确,那就是让大多数人都买得起。

    一万四五千卢比的VCD看似和彩电价格差不多,但一个是刚需,一个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它们的消费优先级不一样,不是说彩电卖的好,VCD也一定卖的好。

    想要做大市场,还是那句话,走平民路线。

    进口货确实在技术和质量上有优势,但苏尔电器的东西便宜啊。

    你卖一万多卢比,我直接砍一半。

    什么概念呢?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把以前高高在上、只出现在富人家庭的奢饰品,摆在普罗大众面前告诉他们,你们其实也能拥有。

    “不错,这种定价符合我们的定位。把市场做大,才有钱赚。”

    “是,我们还准备和苏尔电视机搞联动,增加市场竞争力。”

    几年时光过去,苏尔电器上上下下对自身的优势,越发有了清晰的认识。

    走高端很难,还不如先深耕中下层市场。

    不过如当初那样,一台黑白电视机都能赚100%利润的年景已经过去。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印度慢慢放低关税门槛,竞争日益激烈。

    苏尔电视机的每台利润,已经下滑到80%左右,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VCD综合成本四千卢比,想翻倍卖几乎不太可能。

    太贵了,印度民众消费不起。

    “还有办法降低成本吗,东大那里的市场怎么样?”

    “那边的情况让人看不懂。”阿希什挠头。

    “为什么?”罗恩好奇。

    “那里的VCD价格和成本倒挂,每卖一台都是在亏本,那些人简直疯了!”

    “价格战?”罗恩眉头一挑。

    “是,据说他们有几万家VCD制造商,市场早就饱和。”

    阿希什这几年经常往东大跑,自认对那边还算熟悉。

    不过VCD市场的火热,依旧让他看不懂。

    有的厂商每生产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800元,结果卖1780。

    这不神经病么,又不是垄断性企业。几万个对手,根本看不到打赢的希望。

    罗恩听的啧啧称奇,要不是苏尔电器已经成为大企业,他都想从东大倒货过来卖了。

    算了,这种快钱他看不上,也不符合自己的品牌格调。

    “再来说说光盘吧,光有VCD不行,内容才是王道。”

    提到这个,阿希什更来劲了,他有话要说。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