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4章 大魏第一神将并非浪得虚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394章 大魏第一神将并非浪得虚名 (第1/3页)

    以长孙稚为洛阳留守,让侯景镇守金镛城后,李爽率军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关中,到达了他最为忠诚的长安城。

    与洛阳相比,长安就是一座土城。

    这并不是贬低,而是事实。

    洛阳位于中原漕运的汇聚点,不但钱粮容易聚集,便是中原各州各郡的其他资源也是一样。皇宫殿宇,公卿之宅,砖、瓦、巨木等建材普遍被使用。

    关中则不一样,因为三门峡的缘故,漕运困难。

    长安城从开始建造之时,用的最频繁的原料就是土。

    夯土以为城!

    相比洛阳城,长安城的规模也小的很多。

    洛阳城鼎盛时期人口到达了七十万,城中有两百多坊,如今的长安城人口不过十余万,城中才建到二十多个里坊。

    不过小有小的好处,城池规模小,所需要的供给也就少了许多。

    李爽回到长安后,在秦王府中与家人相聚了一上午之后,下午便去了行台府。

    苏绰带领一众幕僚早已经在等候。

    相比郦道元、贾思勰这样的技术官员,苏绰这位行台府实际上的掌控人更有掌控大局的高度。

    苏绰很欣喜。他的欣喜不是没有原因的。

    自从去岁李爽率军击败尔朱氏,占领洛阳以来,河北、河南、齐莒之地已然归附。

    李爽进军洛阳的军费不但平账了,关中三大仓这些时日又接收了从洛阳运来了五十万石的粮草。

    除此之外,关中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编民已至百万口。

    也因此,见到李爽后,苏绰向李爽提出了许多激进的扩张政策。

    其中最首要的便是扩建长安城。

    将长安城向北向东持续扩建,最终建造成一座能够容纳四十万人的大城。此外,秦王府已然显得狭小,需要择地建造一座巍峨雄伟的宫城。

    看得出来,这是奔着让李爽称帝的节奏去了。

    不过李爽还是否了。

    与洛阳的氛围不同,关中尚武。

    在府兵制推行之后,更是如此。

    基本上,关中府兵家家习射。这与长弓的推行分不开。

    与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的角弓不同,府兵所用长弓取材方便,制作时间很短。

    骑术的训练需要马匹,而购买蓄养一匹马并不是每名府兵都能做到的,可射术却容易训练,长弓的廉价能保证基本上每名府兵都能拥有。

    因此,关中的府兵不是每个都是好骑士,但基本上每个都是优秀的步弓手。

    战场之上,对阵之时,万箭齐发,并不只是想象,而是关中之军与敌人对战时普遍出现的现象。

    府兵制的推行,不仅让李爽拥有了一支战力强悍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不用花费大量的钱粮供养。

    府兵平日里耕种,农闲之时会被各地军府组织起来训练。

    拥有勋位的勋臣,更是成为了职业的军人。

    他们的装备都不需要天策府提供,都是自己准备的。

    也因此,关中不但可以获得大量战争收益,还能节省大量的军费开支,加上均田制的推行,可以获得大量的盈余。

    关中三大仓中储存的数百万石粮草、长安府库之中三十万匹布绢绸缎、各地牧场兽栏之中蓄养的百万头牛羊马驼,这些物资的积累都给了苏绰在内的一众属臣信心。

    鼎之轻重,似可问也!

    对此,李爽的回答是:

    “还不够啊!”

    众臣不解,李爽也没有过多的解释。

    一场大的灾变将会到来!

    到时候,整个关中乃至整个天下都会受到影响。

    大旱、瘟疫、饥荒等灾厄会降临人间,持续数年,造成的负面效应会影响今后数十年。

    终年无夏,黄尘蔽日,六月飞雪,旱涝交替,瘟疫肆虐,易子而食之景将会出现。

    无论南北两朝,都会发生同样的状况。

    死一个人是个数字,死数十万、数百万人也是一个数字,谁都挡不住。

    极端的气候会导致农业崩溃,颗粒无收。

    这才是最大的危机。

    关中也会成为重灾区,至少三年缓不过来。

    想到这样的场景,在看着府库中的一系列储备,李爽就有一种紧迫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