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3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93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3/3页)

气,下了决心。

    “办,撑死的总比饿死的要强!”

    “诺!”

    ——

    洛阳。

    永和里。

    永和里最早是东汉时期太师董卓所建。北魏孝文帝重建洛阳城之时,这座永和里也被重新修筑,里内屋宇华丽,南北有两池,冬夏不枯,楸树和槐树的树荫遮蔽道路,桐树和杨树夹杂种植,居住的都是北魏的公卿。

    长孙稚的宅子就在永和里。

    如今,随着洛阳城再度修复,长孙家的宅子也重新回到了长孙稚手中。

    不过,昔日同住一里的其他公卿,却是多半不见了。

    长孙稚对此,也是唏嘘不已。

    更让长孙稚感到有些不满的是,长孙家的几个子弟并没有住在永和里这等“贵里”,而是搬到了金镛城附近的里坊。

    他便像是一个空巢老人一般,守着一座大宅。

    不过让他宽慰的是,他的孙子长孙兕还是跟他住在一起的。

    作为从北魏鼎盛时期过来的元老级人物,一路见证了北魏的衰败,对于如今洛阳的变化,长孙稚有着深刻的认知。

    洛阳城还是曾经的那个洛阳城,可元氏已经不是曾经的元氏了。

    甚至,便是那一帮公卿,也开始见风使舵,缓缓转向了。

    有了尔朱氏在前,李爽无论对他们做了什么,这帮公卿都能接受。与尔朱氏那群人相比,李爽实在是正常多了。

    自李爽进入洛阳之后,长孙氏一门都受到了重用,可长孙稚却处在赋闲状态。

    长孙稚一如往常,吃完饭后,在宅子外的水池边钓鱼,长孙兕却走了过来,禀告道:

    “祖父,秦王来了!”

    长孙兕少年模样,却是相当沉稳、机敏。

    长孙稚听了之后,一惊,正想要起身之时,李爽已经到了。

    “老将军,不必如此!”

    李爽对着长孙兕,道:

    “给我也拿根鱼竿来!”

    “诺!”

    李爽端着凳子,坐在了长孙稚一旁。很快,长孙兕将鱼竿拿了过来。

    李爽接过鱼竿,勾了饵,抛入了水池之中。

    两人坐在水池边,静静的钓着鱼,长孙兕则一直待在两人身后。

    清风和缓,树荫蔽日,不知过了多久,两人谁都没有钓上一条鱼来。

    到了日暮时分,李爽笑道:

    “不巧,看来今日是无所获了。”

    长孙稚看向了李爽,却是道:

    “这池中本就无鱼,又怎么钓上来呢?”

    长孙稚这话一说出来,便是一直很沉稳的长孙兕也色变了。

    这事说大不大,可怎么着也是在戏弄秦王啊!

    长孙兕有些担忧,看向了李爽,却看不清楚他的面色。

    李爽听闻,却是不在意,他本来也不是来钓鱼的。

    “池中无鱼,那就撒些鱼苗下去,不久就又有鱼了。”

    长孙稚听了,苦笑了一声。

    “秦王说的是啊!”

    长孙稚这些年一直在长安,如今回到了洛阳,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永和里,却发现一切都变了。

    物是人非!

    长孙稚的心情自然有些沉闷。可他知道,过去之事已经难以挽回,终究要向前走。

    正如这一池春水,撒下鱼苗,用不了多久,依旧会有鱼盈满于池的那一天。

    长孙稚点了点头,已然猜出了李爽的来意,问道:

    “秦王可是要回长安了?”

    与洛阳相比,长安城没有那么奢侈、华丽。

    可相比洛阳,长安才是李爽的大本营。

    “老将军料事如神!”

    李爽并没有隐瞒,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洛阳,需要回到长安坐镇。

    如此,李爽就必须要找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坐镇洛阳城,成为洛阳留守。

    长孙稚就是最好的人选。

    “本王已经上禀陛下,以老将军为太师,录尚书事,留守洛阳。”

    长孙稚听了,并没有意外,看着李爽的脸庞,道:

    “老夫必然为秦王守好洛阳!”

    长孙稚的话说的很直白,没有一点顾忌。因为他清楚,如今这洛阳城谁说了算。只有帮助李爽,洛阳城才能守好。

    相比物是人非之景,长孙稚更加不愿意看到的是洛阳城再遇战火,重新回到那破败的模样。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