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511章 关键信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第511章 关键信息 (第2/3页)



    一名歼轰电7飞行员听后皱眉思考:

    按理说,在200多公里的距离上,无论是英军舰载雷达还是海鹞战机上的雷达,都不应能够精确到造成如此显著的影响。

    “这确实令人费解。”他心想,考虑到这类干扰通常需要更近的距离和准确的侦察参数。

    在现代战争中,对抗雷达的干扰技术越来越复杂。

    比如,有些干扰手段非常“聪明”,像卷积式欺骗和运动调制干扰。

    这些技术不仅需要稳定地捕捉到雷达信号的特点,还要准确地掌握目标的位置、速度和高度等关键信息。

    因此,对于那些性能相近的雷达来说,安装在飞机上的雷达往往比地面或舰船上的同类设备更能抵抗干扰。

    21号歼轰电7的武器控制官,就是那位给王致拍照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果对方使用了遮蔽式的干扰措施,那么我们也应该受到同样的影响才对。

    但事实上,我们的被动探测系统只接收到干净的S波段信号,这正是来自对方舰队中几艘护卫舰上的远程警戒雷达。”

    虽然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联合训练,大多数飞行员对电子战的概念还停留在表面;

    无法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所以他们只能带着困惑的目光看着几位专家激烈讨论。

    然而,这次辩论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

    “说到电子战的专家,我倒是认识几位……”

    沈强队长在大家争论得口干舌燥后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不如我们邀请外部的专业人士来帮忙分析?”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关于运8J遭遇干扰的问题暂时搁置,会议转向了下一个议题。

    杨良玉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放在幻灯片投影仪下。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图像,但海军成员们还是能够辨认出那是一艘潜艇的身影。

    “这是一张特拉法尔加级攻击核潜艇的照片,拍摄地点是曼德海峡附近,它当时正随着海浪97舰队行动。”

    杨良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