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第509章 影响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 第509章 影响力 (第3/3页)

以及对方对新世纪华夏航空业的贡献,包括新舟60的技术突破,正是得益于阎良楚团队的努力。

    而现在,阎良楚又因许宁的研究成果影响,提前踏上了相似的道路,这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看起来,两人之间似乎有着不浅的缘分。

    让许宁感到欣慰的,并不只是这点缘分。

    更让他开心的是,他的研究成果逐渐成为了推动更多人前进的动力,甚至影响到了其他的研究领域。

    这最大的好处在于,他不必再事必躬亲地参与到那些重复性的项目中去。

    比如,在八三工程中的突破被应用于两款第三代战机和歼轰7的升级;

    而在十号工程中的创新也能够推广到十一号工程里,大大提升了效率。

    这使得许宁现在可以安心地留在京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模锻压机和仿真软件这样的基础研究中。

    回想刚重生时,他还忙于四处奔波。

    如今虽然依旧有突发状况需要处理,但至少同类型的挑战不再需要重复应对了。

    “对了,师弟,你下半年有什么安排?”

    刘远博小心翼翼地问道:“我们编写的教材准备出版了,不出意外的话,你们这批研究生将是第一批学习这门研究的学生。”

    这句话其实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如果许宁有时间,是否可以代为授课;

    二是如果不方便,那么为了大家好,可能就不必亲自来了。

    不过,刘远博表达得很委婉,以至于许宁还以为师兄是想让他到时候去听课并提些建议。

    “下半年……应该会很忙碌。”

    许宁思考片刻后回答:“我牵头或主导的就有两个项目,另外还有贵航的高教机和十号工程要参与;

    以及14所和603所合作的预警机项目,只是预警机这边还不清楚何时能批准……”

    听到这些项目的名称,刘远博不禁额头冒汗。

    师弟如今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几乎与一些资深教授不相上下,唯一缺少的大概就是没有大人物找他挂名罢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