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抉择 (第2/3页)
严,扫视着殿中的群臣。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叮叮当当的声音,让大殿上的众人心里十分没底。
殿内,大臣们分列两侧,神情各异。
支持李齐谏言的大臣们大多身着朴素的官服,面容坚毅,目光中透着一股不屈的锐气。
他们大多是来自各国的寒士,凭借才华和努力跻身朝堂,对民间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
而反对者则多为世家大族的代表,衣着华丽,神色倨傲,眼中闪烁着精明和对寒门学子的不屑。
争论从清晨开始,一直持续到日上三竿。
支持改革的大臣们率先发言,言辞恳切,直指时弊。
“陛下。”
一位老家曾在齐国之地的寒士大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如今天下虽定,但百姓生活困苦,赋税沉重,徭役繁重。若不及时改革,恐生民变。臣以为,李齐之谏言切中要害,当立即施行。”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位老家在楚国的大臣也站了出来,补充道。
“陛下,臣曾受您恩惠,被派往各地巡视,亲眼所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若再不减轻赋税,放宽徭役,恐怕民心尽失,国将不国啊!”
这些寒士大臣们纷纷列举自己在各地所见所闻,言辞激烈,情感真挚。
他们的话如同一把把利剑,直指朝廷的弊端,也刺痛了那些既得利益者的神经。
王公贵族们,各个眼神轻蔑,他们只觉得自己过得好就行,其他人跟他们都没关系,也就无所谓。
反对改革的大臣们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一位身着华服的老臣缓缓走出队列,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
“诸位同僚所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如今天下初定,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岂可轻言改革?况且,赋税徭役乃是国之根本,若轻易减免,国库空虚,何以维持朝廷运转?何以抵御外敌?”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位世家大族的代表也站了出来冷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