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事后处理 (第2/3页)
。
张伟皱着眉头,说:“杂交水稻好像口感没那么好吧,会不会砸了银龙鱼的牌子?”
“有这个说法吗?”张爱国有些惊疑,银龙鱼的牌子不能砸,这是只能生金蛋的母鸡。
“我们烧出来吃一下就知道了。”张伟说。
俩人拎了大约半斤米找了个电饭锅煮了起来,半个小时后米煮熟了,两人迫不及待的尝了一下。
张伟仔细的品尝了一下,发现口感比之前的籼稻米稍稍差了一点,但是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我吃上去还好,不比我们前面加工的差多少。”张爱国笑着说:“应该不会砸了牌子,好歹也是元教授出品的杂交水稻。”
张伟说:“你说的元教授是那个杂交水稻之父吗?”
“嗯,就是元平平教授。”张爱国说。
既然吃上去口感没那么差,张伟也就稍微放心了一点,但是他还是不希望加工这种杂交水稻。
“爸,以后不要收购杂交水稻了,我们要做品牌大米就必须加工纯种稻谷。”张伟说。
张爱国点了点头,说:“这我知道,这次要不是赶的急也不会收购这些稻谷,王老板和我讨论过了,想包个三十万亩土地种水稻以备不时之需。”
承包土地种植水稻的事张伟从来没有想过,听父亲这么一说也觉得可行,不过三十万亩的土地种植出来的水稻,恐怕也只有二十多万吨稻谷,按照米厂一天三千吨的出米量,最多只能维持两个月左右,也只能用来应急。
张伟赞同,说:“这样也好,不过只可惜盐市这只能种一季水稻,否则能解决三四个月米厂的供应了,倒是地有些浪费了。”
每年盐市种植水稻的时候是7月到10月、11月左右。
张爱国摇头,说:“王老板说种两季,他找专家问过了,准备近段时间请个这方面的专家,然后把土地承包了。”
“两季?”张伟有些怀疑水稻能成活吗,只是王栋梁找专家问过了,相信不会有误差。
如果真的能种两季的话,倒也能解决四个月米厂加工的量了。
“对的。”张爱国确定的说:“而且地也不会闲置,不是还有油厂嘛,等稻拔了种油菜,正好还能多个菜籽油呢!”
张伟恍然大悟,盐市这里的油菜种植时间正好是11月左右,来年5月左右收获,丝毫不影响稻谷的播种。
如果三十万亩地的话,大约能种出45000吨油菜籽,到时多出来的菜籽饼处理下还能送去做饲料。
听闻解决办法后,张伟有些佩服王栋梁,这生意做的太精明了,丝毫不浪费任何资源,这样的人即使不和自家合作,也不提身份背景,光凭这一个脑袋就不会是失败者。
张爱国意犹未尽的说:“王老板说了,米糠油太小众了,不是有钱人一般舍不得买来吃,他准备和我加大对油厂的投资,生产菜籽油、大豆油呢!”
张伟眼前一亮,说:“到时大豆油和菜籽油占据低端市场,米糠和大豆菜籽的调和油占据中端市场,米糠油占据高端市场,油厂可以大有作为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