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追查线索 (第3/3页)
,滨城米便宜,只要900块。”他说的是每吨价格。
张伟和张爱国俩人颇为意外,这东北大米太便宜了吧,最贵的鹤乡米也只有一千元每吨,不说银龙鱼大米厂统一一千二每吨的出厂价,就是之前的盐市机米厂最便宜的也要一千元每吨出厂价啊。
“有银龙鱼大米吗?”张爱国问。
李东雷神色微微诧异,说:“那不是盐市那边出产的吗?你要的话应该去盐市啊。”
张伟觉得李东雷的表情有点不对,可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我知道是盐市的,不过那边比较贵,我听说这一带有便宜点的银龙鱼,想进个两三千吨回去。”张爱国解释。
李东雷沉默了一会,说:“让你们失望了,我们这里没你说的那种米,据我所知滨城一带的银龙鱼大米都是仿冒的,里面装的米应该和原装的也不一样。”
“厂长伯伯,哪里不一样?”张伟好奇了起来,大米还能有多大区别?
“在我国有三种水稻,大体上分三种,粳稻、籼稻、糯稻。”李东雷解释着说:“正宗的银龙鱼大米我见过,应该是属于籼稻米,烧出来的饭有点硬但是很爽口。”
李东雷歇了歇,说:“仿冒的那种银龙鱼大米应该是粳稻米,也就是你们嘴里的东北米,烧出来的饭软糯香甜,一般我们这的人吃不惯籼稻米。”
长见识了,张伟也终于知道自家的银龙鱼为什么在东北这一块受挫了,原来说到底是米种的原因。
张爱国也来了兴趣,说:“你们厂里生产的三种米都是粳稻米吗?”
“那是当然,我们这一般没人种籼稻。”李东雷说。
张爱国看了儿子一眼,发现儿子在打眼色,应该是告辞的意思,一想到山寨银龙鱼还没有线索,他也就兴趣淡淡了。
“抱歉啊,李厂长,我这次就是奔着银龙鱼大米来了,在晋阳银龙鱼大米现在买的可好了。”张爱国委婉的说着,随后起身准备离开。
张伟也跟着站起身来,他们现在没时间浪费,必须尽快查出山寨银龙鱼大米的出产地。
李东雷勉强一笑,说:“没事,买卖不成仁义在,留个联系方式吧,要是我有消息打电话通知你。”
张爱国看了看张伟,在得到肯定后就把自己的号码留了下来,然后带着张伟离开了。
走到外面,张爱国唉声叹气了起来,说:“看来一时半会是查不到了,下午去奉天府吧。”
张伟点点头默然无语,他以为王栋梁让他们来滨城多多少少有点把握的,结果这两天半跑下来还是一无所获,不由有些泄气。
父子俩吃了顿午饭就坐车去了奉天府,如果奉天府也没有任何消息,俩人准备再行北上了。
意外的是,张伟和父亲刚到奉天府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李东雷打电话过来说,有些仿制银龙鱼的消息,问他们要不要过去看看。
张伟和父亲俩人欣喜若狂,当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约定了明早过去,父子俩又搭上了回滨城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