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十五章 我的过墙梯(求收藏) (第1/3页)
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张伟忽然想到一件事。
大伯刚刚来魔都卖米的时候,湾区还没有大米供货商,而是每晚推着自行车去姑苏娄江运米。
张伟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源于有一次和母亲谈论起大伯家的生意,而那时听到了个不可思议的答案。
一辆自行车上装上五六百斤米,推着走五十多公里的夜路,这样的事在后世听来是近乎不可能的,别说用自行车装五六百斤米推着走了,即便只让扶着都难以保持平衡,可这种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在90年代初确确实实发生过。
“爸,妈。”张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大伯以前不是在娄江拿过大米吗?”
张爱国猛的坐了起来,眼前一亮:“我以前听老大说过,小伟不说我还真忘记了。”
程琳也兴奋了起来,一把抱住张伟亲了一口:“我家小伟真是福星啊。”
“爸,你叫辆货车装个万把斤回来不就得了。”张伟继续出谋划策。
“走,去老大家。”
张爱国和程琳原本想让张伟留在家里,可是张伟说了句“这么晚你们放心让我一个人在家吗”,程琳就不顾张爱国的埋怨把张伟带在身边了。
一家人连夜赶到张建国的住处。
这时大伯家都已经睡下了,但是得知张爱国一家的困境后,他二话不说穿起衣服就说道:“找水林他们一起去。”
张伟还纳闷呢,又不是打架斗殴,要那么多人干什么?
“这么晚了货车不好找。”张建国解释了一句:“我们多找点人,骑着三轮车过去拖回来。”
即便听母亲说过用自行车从娄江拉米的事,此刻就要经历了,张伟依旧惊的目瞪口呆,虽然工具换成了省力一点的三轮车。
这就是这个时代勤俭淳朴的人啊,那些我们现代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事,都被他们用双手双脚征服了!(写到这段笔者已泪眼朦胧)
卫水林、卫海林一众家乡的人齐聚大伯家,七八个人七八辆三轮车,在欢笑声中――!
程琳和大伯母卫红两人各自骑着自行车,张伟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
“老二,你得罪钱冲那孙子了?”卫水林一边蹬着三轮车,一边问道。
“我实在想不出哪里得罪过他了。”张爱国摇着脑袋回答。
“那一定有人背后捅刀子了。”卫水林肯定的说道。
张伟心中也是这样想的,作为一个商人有钱不赚,除非他脑子坏了,更何况自家还是那种长期稳定的客源,他现在怀疑是不是李旺亮捣的鬼,根本没想到是老陈的张良计。
此时的夜还是挺冷的,一众人喧闹的欢笑声冲破层层冷风,暖的是人心。
经过两个多小时长途跋山涉水,一众人终于来到了娄江米坊。
娄江米坊一天产量只有一百吨样子,不像盐市国有机米厂,每日单线产量就有两百吨,一共五条生产线,足足一千吨的恐怖日产量。
即便这么晚了,在米坊前依旧排着队,张伟家这次自己带了包装袋过来的,在大伯和负责人交涉后,负责人这才让人拿了张伟家的包装袋进去装米。
一般说来,米坊都有自己的包装袋,要不是大伯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