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反向靖康之耻 (第3/3页)
的。
完颜银术可和高庆裔再次来到了平州,一点都没有之前乌歇和高庆裔出使大宋时的锋芒毕露,而是变得拘谨甚至是小心翼翼。
大宋方面还是派的赵良嗣和马扩担任馆伴负责接待。
见面后,完颜银术可将姿态放得很低,他说:“两大国之间事,皆可商量,实无须唯以交战解决,若结得深仇大恨,不知日后干戈几时定得。”
赵良嗣听言,长长一叹:“唉!当日,亦是在此地,我与马宣赞便以此劝过贵国,奈何,贵国言,两朝之事,若不互相容会,须至争战,贵国却把本朝作破落契丹看待,先举兵,惹此祸事上事。今贵国接连战败,国力不及原来一半,却道商量,岂不为时晚矣?”
听赵良嗣这么说,完颜银术可和高庆裔,尤其是后者,心中五味杂陈。
想当初,他和乌歇出使大宋,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他们满心以为凭借金国横扫辽国的战力,能对大宋也予取予求,将大宋也如契丹那般,轻易地踩在脚下。
彼时的他们,眼中只有金国的强大,以及对打败大宋的盲目自信,对赵良嗣和马扩的劝告与示好,皆视为软弱可欺之态,未曾有半分放在心上。
如今想来,赵良嗣和马扩那时真是好意,想要以一己之力劝金国不要找死。
只是,他们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才酿成今日的苦果。
如今,风水轮流转,局势已截然不同。曾经被他们轻视的大宋,在赵俣的带领下,竟展现出如此惊人的战力,将金国打得节节败退,还从他们金国抓走了大量的人质。
而他们此刻只能低三下四地向赵良嗣和马扩求和。
这让高庆裔心中怎会没有一丝悔恨与不甘?
高庆裔微微抬起头,看向赵良嗣,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说:“赵学士,往日之事,确是我大金考虑不周,听狂悖之言,不顾以前契义誓好,为灭契丹,以至与大宋交战。兵者凶器也,天道厌之。今我大金已深知大错,还望学士念在两国百姓皆盼和平份上,为我大金指一条明路。”
赵良嗣直接摇头,表示爱莫能助。
完颜银术可追问:“当真不能议和?”
马扩说:“非是不能议和,而是我家议和条件,你家不可得也。”
完颜银术可和高庆裔听赵良嗣和马扩这么说,心中顿时就是一沉。连赵良嗣和马扩都认为他们金国满足不了大宋所要的议和条件,可见这议和条件真的非常苛刻。
完颜银术可沉声说道:“还望两位大使明言,我二人回去后,也好有个交代。”
见此,赵良嗣看向马扩,示意马扩来跟完颜银术可和高庆裔说大宋提出来的议和条件。
马扩悠悠地说:“贵国须缴纳战争赔款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帛一千万匹,少女一千五百名。另退还中京、东京、上京给大辽。贵国若想赎回金国妇孺。皇后一万锭金、十万锭银;公主、王妃一人金一千锭;宗姬一人金五百锭;族姬一人金二百锭;宗妇一人银五百锭;族妇一人银二百锭;贵戚女、官民女一人抵银一百锭。以上人等,须大金先缴纳战争赔款,还回大辽失地,方可赎回。”
听到这样的条件,完颜银术可和高庆裔都傻眼了,他们万万没想到,大宋竟然会提出如此没有诚意的议和条件。
要知道,大宋所勒索的财物,只怕富裕如大宋,都很难拿得出来,更何况并不富裕的大金了。
关键,大宋还让大金将吃下去的疆土全都吐出来。
这大金才能赎回他们被大宋绑走的人质。
在完颜银术可和高庆裔看来,这简直欺人太甚,大宋根本就没有议和的诚意!
可即便如此,完颜银术可和高庆裔还是软磨硬泡,希望大宋方面能开一个合理的议和条件,比如金五十万锭、银五百万锭,或者金国给大宋岁币,只更让辽中京,就允许金国赎回金国妇孺什么的。
然而,赵良嗣和马扩只是摇头表示,爱莫能助。
没办法,完颜银术可和高庆裔只能回去见完颜阿骨打,跟他说明大宋方面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