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好儿子 (第3/3页)
子、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储人选。
只是,赵樘太有野心、胆子也太大了,他适合开疆拓土,不适合当个守城之君。
这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一个开疆拓土的皇帝后面,最好是一个守城的皇帝,那样对王朝来说可能更有益处。
而且,赵樘不仅自己去第一线拼命,他还把赵俣未来的元帅岳飞带去第一线拼命。
这种方式是锻炼人,但也太危险了,要知道,前线将士的阵亡率可是非常高的,对手还是金军这么强大善战的军队。
毫不夸张地说,赵樘和岳飞能在此战中活下来,真是有点运气。
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赵俣是希望赵樘和岳飞经历这样的锻炼的,因为他们真能从最底层爬起来,才更能堪当大任。
也就是说,张纯给赵樘选择的路线是没错的。
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说,赵俣虽然想让自己的儿子接受锻炼,却不想让他们真的冒险。
这也是赵俣为什么把自己参加此战的儿子大多都放在了空心阵中的缘故。
实际上,赵俣不想褒奖赵樘的行为,因为他怕自己别的儿子有样学样。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一旦真有那一天,赵俣可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哪怕他儿子再多,也不想有这样的经历。
可话又说回来,即便不战死沙场,赵俣每年都会死三五个儿女,多时甚至一年都能死上十个八个儿女,真要是有几个战死沙场的,他可能也就是伤心一时,不会痛彻心扉、伤心欲绝。
没办法,赵俣的儿子实在太多了,很快就会超过穆来·伊斯美尔,丧子之痛或许真没有拥有一些优秀的儿子重要。
总之,赵俣很纠结。
在这样复杂的心情下,赵俣答应了张纯的请求,见了赵樘。
都不用仔细去看,赵俣就能发现,赵樘长得跟自己至少有七分相似。
这无疑让赵俣跟赵樘更亲近。
可因为不熟,一时之间,在只有父子俩独处的时候,赵俣真有点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父爱。
过了好一会,赵俣才说:“你娘对你期待较高,故而难免对你严厉些,你不要怪她。”
赵樘恭恭敬敬地回答:“儿臣习惯了,不觉得苦,且儿臣知晓,我娘严厉,乃为教儿臣成才,可堪当大任,非有他意。”
赵樘懂事的让赵俣有些心疼,毕竟他还不到十六岁,就文韬武略,通情达理,拥有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成熟,这说明他自幼便承受了远超同龄人的压力与责任。
赵俣心中暗自思量,这样的孩子,若生于寻常人家,或许能无忧无虑地成长,享受童年的欢愉,但身为皇子,命运一定会将他推向了更为波澜壮阔也更为残酷的舞台。
赵俣心疼赵樘三秒,说道:“好儿子。”
接着,赵俣语气一转,又说:“你娘已然教你许多了,足够你受用一生,今日为父再教你点保命手段。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赵俣教赵樘的东西很简单,总结一下,就两个字:低调。
成大事者,不仅要有披荆斩棘的锐气,更需有韬光养晦的智慧。在这宫廷与朝堂的漩涡之中,太过张扬只会引来无谓的猜忌与灾祸。
赵俣望着眼前这个尚显稚嫩却已透出几分坚毅的儿子,心中既有欣慰,又夹杂着几分期待。
赵樘果然很有悟性,当即就表示,他以后不会再高调了。
让赵樘离开后,赵俣又将赵建他们几个什么都不懂就靠着一股莽劲匿名跑去危险的第一线参战的自己的儿子给叫来。
对于这些儿子,赵俣没有奖励他们,而是跟他们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等赵俣骂完,他们很委屈的离开了。他们想不明白,自己都这么努力了,为了引起父皇的注意,连命都不要了,可到头来,父皇为什么不仅不表扬自己还批评自己?
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自己被悄无声息地调到了关键部门去锻炼,发展的明显比那些不努力的皇子好多了,哪怕那些皇子的母亲出身名门或是比较受赵俣宠爱。
后来,赵俣回宫后,他们的母亲也常被赵俣翻了牌子,有人甚至因此又怀孕了。
比如,已经有十多年没再得到过赵俣临幸的周氏。
这他们才明白,赵俣既希望看到他们从基层做起得到充足锻炼又不愿意他们经历危险更不愿他们的兄弟效仿他们的复杂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