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炮火弧线 (第2/3页)
子,而不是合伙人。
这就导致东西两路军出现了竞争关系。
为了抢功,完颜斡鲁、完颜宗翰叔侄准备孤注一掷,集中全力击溃宋军,也就是使用他们最擅长的利用强大的骑兵进行中央突破。
完颜斡鲁、完颜宗翰以三千具装骑兵做矛尖,以六七万重甲骑兵做锥行线的两翼防线。
——锥行线的两翼防线,延绵极长,金军人马可以通过“∧”两条翼线之间交通往来,既可以重点攻击,也可以重点防御,非常厉害。
而只要西路金军能冲破宋军的中军,就能不断分割宋军,取得这场决战的胜利。
宋军的鹤翼阵很适合“钝其锋芒,折其两翼”,也就是中军防守、两翼进攻。
只要宋军的步军能防住西路金军的攻击,就能包围西路金军,取得这场决战的胜利。
说穿了,这就是一场矛与盾之争。
战斗一开打,全身都穿着冷锻甲的完颜扎保迪就带头牵着全身都披着冷锻甲的高头大马从容不迫地渡过滦河。
这种冷锻甲又称瘊子甲,颜色青黑,光洁透亮可以照见毛发,用麝皮为带子串扎起来,柔薄而且坚韧,防御性能大大强于宋甲。
它并不是辽国制造的,而是西夏青堂羌制造,献给辽国的。
它可以说是,当代防御力最强的战甲。
而且,最欺负人的是,这种冷锻甲,大宋以前根本仿制不了。
直到大宋收复了西夏。
到了三箭之地,以完颜扎保迪为首的具甲重骑兵纷纷上马。
三箭之地,骑马慢行,以为逼迫。
一箭之地,纵马冲锋,以溃敌阵!
这是漠北骑兵作战的常识,金军也学了去。
在三千具装骑兵的率领下,六七万重骑兵纷纷上马,向着宋军冲去。
与此同时,金国的重装步兵,也纷纷上马,他们通过“∧”两条翼线之间快速上前。
在完颜斡鲁、完颜宗翰等人看来,只要能将他们的重装步兵运到离宋军十步之内,他们就能赢下这场战争的胜利。
近十万的具装骑兵、重骑兵、重装步兵跑动起来,那声势别提有多震撼了,就仿佛大地也随之震动起来!
没有战鼓,但这万马奔腾的威势,却比战鼓更加震慑心魄,那轰隆的响声仿佛世界末日下的数十万个雷劫一起爆发!
如果从高空俯视,就会看见一根遮天蔽日般的巨锥楔向了宋军的中军……
赵建是赵俣的第十二子,此时,他就在宋军中军的最前线,担任一个盾牌兵,他的左腰上挂着一个短锤,身上背着十颗轰天雷。
身为大宋皇子,赵建就算选择从武,也没必要从小卒做起,他本可以有更高的起点,比如像他的兄弟们那样,去读武学,然后从低级军官做起。
可赵建出阁后,选择的是去读太学,准备在太学有所成就后,再去武学深造。
这也是赵俣不少儿子所走的路。
然而,赵建刚读到中舍生,这场战争就爆发了。
赵建没有选择等下次机会,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直接从军,哪怕他只能从小兵做起。
赵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一来,因为他的母亲周氏,只是后宫一个很普通的宫人,因为漂亮,才被蔡璇选上去参加“海天盛筵”,结果好运怀上了他,因此,他并没有太强的背景,要想发展的好一些,肯定得靠他自己努力;
二来,做出这样选择的,可不只他一个,他的好多个兄弟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十四弟赵樘。
赵樘可是他们这些皇子中的风云人物,不满十三岁,就在科举中考中了探花,如今更是已经升到了上舍生,文的这一块马上就走到头了,关键,他的母亲可是赵俣极为宠爱的妃子张纯,不仅受宠,还能参与进政事中去。
可就是这样的赵樘,竟然也选择了从小卒做起,此时,他就在赵建身边不远处,跟赵建差不多,只不过他是长枪兵,手上拿的是长枪,不是盾牌,如果金军冲到他们的阵中,他们绝对是第一批与之交战的,战死的可能性非常高。
赵建虽然不知道赵樘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但他知道,自己跟着做相同的选择,肯定错不了。
见金军铺天盖地一般冲了过来,赵建双腿发软,手心里全是冷汗,他感觉自己好像快拿不住盾牌了。
赵建偷偷看了一眼赵樘,发现他也没比自己好多少,也是紧张不已,正在强撑。
赵建咽了一口口水润了润干涩的喉咙,他心想,‘这次我若是能活着回去,不仅能给我娘长脸,还一定会让父皇高看我一眼!’
这么一想,赵建用力握了握手中的大盾。
宋军中军的正中间,可不是实心的方阵,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