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五章 赵俣VS完颜阿骨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百一十五章 赵俣VS完颜阿骨打 (第1/3页)

    …

    首先得明确一点,金军不是辽军,也不是蒙古军,金军有骑兵,而且其骑兵一点都不输辽国铁骑和蒙古铁骑,但金军却绝不是一支纯骑兵军队,而是一支多兵种合成的野战军队,由轻步兵,重装步兵,轻装骑兵,重装骑兵组成。

    早期的金军,因为穷,也因为资源不丰富,绝大部分军队都是轻装军队,没有多少甲胄。

    可随着金军不断战胜辽军,金军已经没有多少轻装军队了,大多数金军都变成了重装军队,尤其是其最核心的女真军队,全都身披最好的甲胄,而且就算是其重装步兵,平时都是骑马机动的,抵达战场之后,是下马作战。

    金军的轻骑兵,主要是辽国投降过来的辽国骑兵,用于外围骚扰。

    重骑兵,还是女真人,作为最后决战和追击敌人的主要力量。

    实际上,金军最难对付的并不是金军的重装骑兵,而是金军的重装步兵。

    一般的军队对上金军的重装步兵,几乎是无解的存在。

    金军的重装步兵穿着至少两套甲胄,战马也披重甲,重装步兵列阵向前,一般的弓弩根本就射不穿他们的防御。

    金军的这些重装步兵的甲胄哪来的?

    答案很简单。

    辽国送的。

    金军从北打到南,击败了辽军数百万人次,打下了辽国的三座都城。

    仅护步答岗那一战,七十万辽军,就丢了数之不尽的甲胄,其中就有大量的重甲。

    还有,因为宋军已经更新到了既轻便防御力又强的棉甲,便将大量淘汰下来的铁甲、皮甲卖给了辽金,其中大部分都落到了金国手中。

    而且,这些年,金军还俘获了大量的汉人工匠,自己也可以大量制造甲胄了。

    ——金人非常重视工匠,凡是愿意投降金国的工匠,那待遇,别提了,女人、金钱、牲畜,要什么有什么。

    金军就这么逐渐从一支原始部落级的土著军队,变成了装备精良的重装野战部队。

    汉家作可汗,胡运启于唐,边患盛于此,宋明两受累。

    自从唐朝的对外交流、招游牧民族入唐军,中原王朝对外就没有技术壁垒了,可以说,中原有点什么先进的技术,都被胡虏学去了,他们要是再发扬光大一下,遭罪的就是中原王朝了。

    比如弓箭。

    金军的弓箭就比中原的弓箭要好不少,甚至比宋军的李琳铳还好用。

    女真核心领地位于东北严寒地区,且长期处于游牧、狩猎与战争状态,因此,对弓箭的射程、穿透力要求极高,促使工匠不断优化设计。

    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长期与高丽、辽国的战争,又使得金国对武器性能的改进有更强的实战导向,弓箭作为核心远程武器,迭代速度更快。

    还有,女真控制的东北地区盛产优质木材(如桦木)、牛角和兽筋,这些是制作强弓的关键原料,材质坚韧且获取便利。

    而且,针对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金国工匠在弓的制作中更注重木材干燥、胶合剂耐低温等细节,使弓箭在恶劣环境下性能更稳定。

    金国在崛起过程中,又吸收了辽、渤海等北方民族的制弓技术,同时借鉴了中原的部分工艺,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

    其弓型(如“角弓”)设计更适合骑兵在马上使用,拉弓幅度和发力效率更适配游牧民族的作战习惯。

    关键是其重弓,也就是金国重装步兵使用的一般在十步内抵面射击的弓箭,那弓箭的威力,人马俱透,堪比床弩,绝对能让其敌人胆寒,甚至崩溃。

    相比之下,中原地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农耕社会,弓箭虽有发展,但军事需求的紧迫性、材料获取的侧重(如更依赖桑木等)以及作战方式(以步兵为主)的差异,导致在部分性能上与金国弓箭形成差距。

    而早期的火铳有发射效率低、可靠性差、射程与精度有限、笨重、后勤依赖性强等缺点。

    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