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宋辽燕京和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宋辽燕京和约 (第3/3页)

之事,累世纷扰,致边民涂炭,朕每思及此,未尝不怆然涕下。

    今蒙陛下以慈悲为怀,遣使议和,诚乃两国之幸、万民之福。朕念及生灵疾苦,亦欲止戈息战,故愿将山后九州交割于大宋,以表诚意。此九州虽为辽国疆土之重,然朕宁舍土地之固,不舍百姓之安。

    惟愿陛下怜我辽国失此九州后,产粮匮乏之困。望大宋能广开粮道,每年增售粮食予我,解我民生之急。且祈陛下放宽茶、酒、丝绸、瓷器、金属制品等物贸易之限,使两国商贾互通有无,百姓各得其所。如此,则宋辽边境,将化干戈为玉帛,茶马互市之声喧,必可替代金戈铁马之鸣。

    朕亦愿与陛下共立誓约,世代修好,永无侵伐。若有背盟者,天地共殛之。今遣耶律淳、萧常哥、萧奉先为使,谨呈此书,伏望陛下察纳,早定和议,以安两国黎庶。

    赵俣看完耶律延禧的国书,说道:“今贵朝被我杀败,按理说,燕云十六州及平滦营三州全部州城关隘皆应归我,但念及贵朝皇帝诚心求和,及燕地确为贵朝社稷根基,若我朝收复,必致贵朝社稷难保,故特许贵朝暂借幽州、檀州、顺州、蓟州、景州及平滦营三州给你家,只一样,既然贵朝将易、涿二州及山后九州还给我朝,两地之间金坡关一并还朕,其余未尽事宜,你二人可与我朝宰执商议。”

    害怕辽国不愿意将金坡关给赵宋王朝,曾布在一旁说道:“若非不愿再起刀兵,小小金坡关,我朝早已得之,又何须跟你家讨要?”

    耶律淳等人知道,辽国将山后九州给了赵宋王朝之后,已经得到易、涿二州的赵宋王朝肯定会要金坡关的,不然对赵宋王朝来说,太麻烦了,这是他们辽国拦不住的,所以,他们答应下来。

    害怕赵宋王朝将来违约,萧奉先强调:“今日之约定,虽未设盟誓,但天地鬼神皆照临天下,不可悔改。”

    赵俣点头答应,让曾布、韩忠彦、苏辙、蔡卞一块去跟耶律淳等人商量和约的具体细节。

    双方又经过争争讲讲,最后定下和约如下:

    辽朝将山后九州及易州、涿州、金坡关,于本和约签订后六十日内交割予宋朝。交割时需完整移交州府印信、户籍档案及军事设施。

    宋朝暂借辽国燕地五州及平滦营三州给辽朝,直至其朝灭亡。

    宋朝每年向辽国出售粮食不少于二百万石,价格以双方每年初在雄州议定市价为准,允许辽朝商人以牲畜、皮毛、山货等物资等价交换。

    宋朝开放茶、酒、丝绸、瓷器、金属制品贸易限制,于边境设立固定贸易市场,每月逢五开市。辽朝商人可凭通关文牒自由往来交易,宋朝不得无故刁难,仅征收货物价值一成作为商税。

    宋辽两国以在燕地,西以涞水为界,中以胡梁河为界,东以白沟河为界。

    宋辽两国结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

    宋辽双方永结盟好,互不侵扰。若一方遭受第三方攻击,另一方需提供粮草、情报支持,但不得直接出兵干涉,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本和约签订后,双方于边境立碑刻字,昭告天地臣民。任何违背和约者,视为背叛天地祖宗,人神共诛,国祚不昌。

    宋辽两国都确定过和约没有问题了之后,赵俣和耶律延禧分别签字用玺。

    《宋辽燕京条约》正式达成。

    等辽国将金坡关交出来,耶律延禧又安排好割地使配合交割出山后九州了之后,赵俣下令,所有宋军撤回宋境,重新布防。

    在这之后,留下苏辙率领赵良嗣、吕颐浩等人交割山后九州,郭成、种朴等率领北辅军、东辅军、西辅军守卫边境以及配合苏辙等人交割山后九州,赵俣率领神机前军、神机后军、神机左军凯旋……

    ……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