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二章 实在亲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九十二章 实在亲戚 (第3/3页)

    耶律延禧一张嘴,一众辽臣就暗道,‘不好!’

    五万匹战马,哪怕是对盛产战马的辽朝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是在已经答应了二十万匹战马的情况下。

    可耶律延禧也是皇帝,也是金口玉言,他都已经说出口了,做为臣子的,还能当众,尤其是当着外人的面,反驳他吗?

    再者说,那边宋军都要攻城了,他们这边要是不再割一块肉,好像也不太容易平息此事。

    有了耶律延禧答应的五万匹马,韩忠彦才回去复命。

    如此,有了台阶的赵俣,才叫停了攻城。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小骨碌部之所以能第一个前来勤王救驾,并不是小骨碌部快,而是因为其他辽军知道,现在来勤王救驾,就是送,他们只有集结成大部队,才能抗衡宋军,威胁宋军。

    也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辽军一直在居庸关、古北口、松亭关、平州集结,准备等集结好了,约好时间,一块前来解救燕京城。

    小骨碌部是因为贪功,才从南暗口进入燕地,结果成了纯送。

    就在小骨碌部被宋军击溃的第十天,萧霞抹率领大约八万契丹族、奚族、汉族、勃海联军抵达燕京城下。

    萧霞抹的妻子是辽道宗的女儿魏国公主耶律撒葛只,他的妹妹萧坦思又被辽道宗娶为第二任皇后,因此,他既是辽道宗的女婿,又是辽道宗的妻舅,身份十分尊贵,早年又立下过平叛大功,具有一定的指挥能力,才被推举为联军的最高统领。

    几乎是同一天,副都统耶律余睹,率领三万精锐的辽国骑兵也到了燕京城下。

    另外,赵宋王朝的探马探到,大概有十多万辽军,正在通过居庸关。

    很显然,耶律延禧到底是将部署在宋、辽、西夏边境的那十几万辽军给调了过来。

    换而言之,赵俣此役的战略目标基本上已经达成一半了。辽国应该不会再插手赵宋王朝收复西夏一事了,他们现在也顾不上此事了。

    这么一看,赵俣这次御驾亲征,也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

    但越是到了这个时候,对赵俣和赵宋王朝来说,就越是考验。

    别的不说,辽朝这回一下子就到了二十多万勤王之师,就很不好处理。

    甚至可以说,一个处理不好,或许赵俣此前的努力,就将前功尽弃。

    与冒失的小骨碌部不同,萧霞抹一到燕京城下,就派出精锐骑兵在北方一块四通八达特别适合骑兵作战之地驻扎,将压力给到宋军这边。

    赵俣没有选则死撑,而是让郭成不要考虑政治上的事,只要从军事角度上行事即可。

    有了赵俣的理解,郭成果断下令,宋军停止围城,收缩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做好大军团作战的准备……

    宋军停止围城,四方勤王之师又陆续渐至城外,耶律延禧君臣的压力顿时一松。

    耶律延禧在第一时间命人将燕京城外宋军布置的防御工事拆除,将壕沟填平,同时,让萧霞抹赶紧给他送来一万匹好马,以便他随时都能逃出燕京城。

    对此,赵宋王朝这边一点都没有阻止,而是眼睁睁地看着耶律延禧君臣脱困。

    等到随时都能逃出燕京城了,耶律延禧一直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接着,耶律延禧令耶律和鲁斡、耶律淳父子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以便他亲自指挥这些军队。

    同时,耶律延禧又在想方设法武装燕京城中已经被赵宋王朝扒干净的辽军。

    值得一提的是,城外不断有勤王之师到来,宋军又停止围城,城内军民情绪开始有所高涨。

    见形势如此,耶律延禧的精神也有所提振。

    但宋军一日不撤走,已经被赵俣给打怕了的耶律延禧,就一日不可能将心完全放下。

    这天,耶律延禧在跟辽国的一众大臣商量过后,又遣使带着一些勤王之师带来的东北特产(像人参、鹿茸、东北虎、黑熊什么的),出城去慰问赵俣。

    其实,所谓慰问,只是表面文章,耶律延禧的真正目的是想打探一下,赵俣怎么才肯撤军……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