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34章:盛世论!一语惊人沈子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0134章:盛世论!一语惊人沈子珩 (第1/3页)

    三月初八。

    户部尚书殷正茂抵达河南开封府,开始调查河南假步弓丈田之事。

    与此同时。

    河南一众省官被免职之事与小万历告知殷正茂“不配合丈田之宗藩,朕将免其一切特权,贬为庶民,甚至要了他们的脑袋”的消息,经由通政使司传遍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朝廷下发到地方州府的邸报,也都记撰了这些内容。

    此乃小万历与张居正,刻意为之。

    丈量田亩是全国之事,宗藩违背法令兼并土地,更是全国之事。

    此举。

    意在让大明两京十三省的官员与宗藩们都知晓朝廷的态度。

    谁敢阳奉阴违,谁敢损公肥私,谁敢为个人仕途与利益触犯法令、欺压百姓,朝廷定严惩不贷。

    此消息也传到了民间街头。

    因年前的百家议政和秋闱会试,书生士子们对朝廷的印象大为改观。

    而今。

    朝廷对待省官与宗藩毫不留情的态度,更是让很多年轻书生士子拍案叫好。

    甚至撰文称颂朝廷的这番行为。

    谁说宗藩不能动?谁说地方上官官相护?谁说百姓求告无门?谁说朝廷的政策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特别是小万历亲见周夫子的举动,让无数百姓都觉得皇帝贤明,大明正在慢慢变好。

    ……

    三月初九,近午时。

    文华殿内。

    小万历埋头翻阅着殿试备选题。

    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沈念等一众殿试读卷官站于下方。

    因殿试是小万历任主考官,马自强等出题人便不能被称为考官。

    而被称为读卷官。

    众人的任务便是拟定殿试考题供小万历选择,外加阅卷改卷。

    除了一甲前三名由小万历钦定。

    其余名次基本都是读卷官们依照会试和殿试的总成绩进行排名。

    这次,内阁三大阁臣全部回避,掌控众考生命运的,便是殿内这些人。

    大明之殿试,只考一题,即策论。

    又叫:实务策。

    要求是:惟务直述,不尚文藻,且不少于一千字。

    与固化酸腐的会试八股文不同的是,殿考之策论,较为结合当下实务。

    内容涵盖政事、边防、民政、礼制、法令等各种内容,考生可自由发挥,提出一些新的政事主张。

    比如:嘉靖二年科举,因嘉靖皇帝追尊生父之事,殿试的主题便是大礼议改革;隆庆五年科举,因大明与蒙古和谈,殿试的主题核心便是:俺答封贡……

    殿试策论,向来都是紧跟时政,讲究经世致用。

    当下之时政,自然是新政改革。

    所以马自强、申时行、王锡爵等人提供的殿试主题基本都是围绕新政的考成法、丈田法、给驿条例、一条鞭法等等。

    沈念也是以考成法为背景,拟定的考题。

    哗啦!哗啦!哗啦!

    小万历翻阅过读卷官们准备的三十多道殿试策论题后,眉头皱起,摇了摇头。

    “众卿,朕觉得这些策论题都有些空泛,朕看到这些策论题目,便能想到考生们的答案,大多都会与官员们呈递的关于新政的奏疏内容无大区别,如此拟题,过于保守,诸位是否还能想出充分展现考生才情而非知识储备的策论题?”

    空泛?保守?

    顿时,一众读卷官都语塞了。

    甚至有人根本没明白小万历所言的“展现才情而非知识储备”是什么意思。

    殿试试题,历来不都是这个样子吗?

    这时。

    马自强补充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考生们答这些题,易引用当下官员们的观点认知,比拼的多为对当下官员奏疏的了解,而非个人对于朝政的见解。”

    小万历点了点头。

    “近日,京师的街头巷尾,售卖与新政相关文书的书摊,比以前多了数倍,一些文书,打上元辅的名声就能迅速售卖一空,还有人伪造沈编修的文章,称朕最中意这些内容,显然是为了投朕之所好。”

    当下的小万历,很喜欢派遣锦衣卫隐藏在街头巷尾,百姓中间,聆听民声民情。

    京师当日发生的一些大事,他当天晚上便能知晓。

    沈念听到小万历提到自己,不由得无奈一笑。

    京师的商人,为了赚钱,什么手段都能想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