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1章:三大阁臣:遣返!小万历:朕不同意 (第2/3页)
何益处?”
“对河南百姓有益处,便足够了!”张简一脸严肃地说道。
“哼!”
吴清黑着脸,甩袖朝外走去。
遇到这种情况,他无计可施,只能上报。
唯有上面将此事由大化小,他的罪名才能减轻,才有可能将私造步弓之罪推到某些胥吏身上,保全自己。
……
近午时。
祥符县县学外停着一辆马车,马车里躺着五花大绑的石大年。
石大年在祥符县任衙役这些年,没少收取贿赂,没少欺压百姓,名声甚差。
他被这样绑着,无人同情他。
马车旁除了一名马夫外,还有五名差役。
这六人皆是巡按御史张简的随从,稍后他们便将随周夫子一同赶往京师。
很快。
张简与周夫子从县学内走了出来。
张简朝着周夫子郑重拱手,道:“周夫子,切记,走官道,多向路人言说此事,此事闹得越大,你越安全,没准儿你未到京师,皇上便已命厂卫彻查此事了!”
“张巡按放心,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必能将此事传出去,让朝廷为整个河南承宣布政司的百姓主持公道。”
张简重重点头。
当下,大明这样忧于社稷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百姓实在太少了。
就在周夫子准备上马车之时,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十余人朝着这里张望。
有他认识的农人,有他认识的教书先生,还有数名十一二岁的少年,皆是他的学生。
这些人看到周夫子后,朝其重重拱手。
此乃送别之礼。
周夫子还了一礼后,方钻进马车。
张简望向这十余人,心情唏嘘不已。
假丈弓,坑害的是祥符县所有有田亩的农人,周夫子是为他们鸣不平的,他们也都知晓。
但真正敢为周夫子送行的,只有十余人。
这个祥符县若再被吴清如此管理下去,估计百姓们都会麻木不已,不敢说一句真话。
……
二月二十六日,近黄昏,开封府。
河南承宣布政司衙门,后厅。
河南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史孟重坐于最上位。
河南左布政使郑云蓥、河南左参政安嘉善、河南左参议徐大任等人坐于两侧。
这道“假造丈弓,化田于民”的策略,正是在座的这几位省官想出来的。
他们的最终目的。
并不是讨好河南的宗藩,而是为更好地执行丈田之法。
若严格依照朝廷交待下来的丈田之策,他们将会把宗藩全得罪。
不但完不成丈田任务,还会被宗藩针对,使得河南的商贸、农事、水利、赈灾等事宜都出现大问题。
这些大问题与他们的考绩息息相关。
他们自然难以接受。
故而为了完成朝廷交待下来的任务,为了当下的考绩、日后的仕途,他们决定再苦一苦百姓。
成策之时,他们觉得此乃良策。
经由百姓分摊后,很难的丈田事宜将能顺利推行,而吃了点小亏的地方宗藩们还会感激他们。
这时。
河南左布政使郑云蓥,轻捋胡须,看向河南巡抚史孟重。
“史抚台,而今,巡按御史张简与我们对着干,且还让一个私塾先生用‘绑缚胥吏进京治罪’的太祖祖训,进京告御状。”
“祥符县假丈田亩之事,定然是要败露了,我们是不是亡羊补牢,立即将其它地方的假丈弓全部毁掉,重造账本,依照朝廷的要求丈量田亩?”
史孟重摇了摇头。
“开弓没有回头箭!若我们无视宗藩利益,莫说今年年底,明年年底也难以将河南之田亩丈量完毕!”
“我们要抗住压力,化田之策继续执行,该用五尺五的步弓就用五尺五的步弓,该用四尺五的步弓就用四尺五的步弓,谁被查出谁活该,我们绝不能承认此事是我们授意的。”
“明白。”众省官齐齐点头。
待熬过这一关,年底完成丈量田亩任务,人人都将加官进爵,得到封赏。
若朝廷真要严查,因他们这样做而严惩他们,那以后全国的丈量田亩之策,必将更加难行。
随即。
河南巡抚史孟重站起身来,其它省官也都连忙站起。
史孟重轻捋胡须,道:“《大诰》虽是祖制,但朝廷定然不会允准这类‘绑缚胥吏进京治罪’的做法重现,不然大明若掀起依《大诰》而行的风气,当下的官场,恐怕被剥皮揎草的官员能有上千人,朝堂将无官,朝廷不会不考虑大局,大概率会对这个周夫子遣返,然后派遣厂卫来查,如此,我们便还有机会。”
“稍后,老夫向京师写一封信,到时自有人会助我们,为了新政,为了大局,为了让宗藩们不闹不乱,老夫相信,朝廷会理解我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