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15章:大局为重原则!小万历偷听民声 (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115章:大局为重原则!小万历偷听民声 (求月票) (第2/3页)

、北镇抚司联审,生员赵承砚所反映的关节贿赂、冒籍跨考皆存在,但并未发现有人真正操控科考。”

    “民间书生所言的考院暗道、飞鸽传书、私藏夹带、冒名参试……还有所谓令誊录者或阅卷官看的别字暗语,纯粹是那些受贿官员宦官为骗取钱财,私自杜撰,这一系列行为根本无法成功。”

    “那十二名冒籍跨考者,一旦参加会试,也绝对会被发现。”

    “故而,臣等将此科场舞弊事件,定义为某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宦官,为谋私利而进行的一场以职诈骗行为,而非操控科考,当下的科考制度还是能有效杜绝徇私舞弊,算是公平公正的。”

    “至于赵承砚所言的两位阁老之子已内定为一甲,实属荒缪。还有‘榜上尽是山西籍’之说,只是因为两位阁老都要避嫌,依照惯例张阁老将会成为主考官,故而有人以此杜撰谣言,引得百姓仇视朝廷。”

    ……

    “嗯?”

    听完陈瓒的讲述,沈念有些不可思议地抬起头。

    不愧是都察院,与内阁一样,皆是以大局为重,为了朝廷形象,直接将这样一场科场舞弊案,定性为:官员胥吏以职诈骗案。

    如此定性,意义截然不同。

    科场舞弊、操控科考,意味着科举不公,有钱便能入仕。

    但以职诈骗,那些行贿的举子就由受益者变成了受害者。

    简而言之。

    前者是:受贿的官吏宦官拿钱办事、操控科考,被不公正对待的是绝大多数正常参与科考的人。

    后者是:受贿的官吏宦官拿钱不办事,那些行贿者成为了受害者,而科考对大多数人依然公正。

    前者的危害性远远高于后者,朝着后者引,俨然是为了科举稳固。

    沈念细细一想。

    突然觉得这样讲也算合情合理,毕竟明年的会试还未曾发生,朝廷还能够亡羊补牢。

    随即,张居正站了出来。

    “陛下,经内阁商议,为避免关节贿赂之事在京师及地方州府出现,可增数条科举法策,从严从重!”

    “针对考生舞弊,直接削除功名,终身禁考;针对考官受贿,直接罢黜官职,贬为庶民,且永不叙用。针对代考、泄题者,直接流放边疆,连坐亲属;针对帮助考生舞弊的商人,可以十倍利惩之……”

    “为减少冒籍跨考行为,可采用联保连坐制,考生需同乡五名秀才联保,若有舞弊,连坐取消功名!”

    “至于鬻牒纳粟,只要不给予举人衔,臣以为可暂时保留,因为朝廷军需、灾异、民荒等异况,都需此类收入来保障!”

    ……

    张居正这一番话,让官员们突然回忆起了开国时期的严酷刑罚。

    不过科举乃国之基,如此严,倒也正常。

    张居正接着说道:“陛下,针对民间谣传臣与吕阁老之子已被内定为一甲之谣言,臣与吕阁老商量后,决定无须令二子避嫌弃考。二人明年春可正常参与会试,之后,朝廷可进行覆试,然后公告天下,以验其才!”

    小万历点了点头。

    张居正所言的一系列举措,他都是认可的,且能让民间那些质疑的书生士子们无法挑剔寻漏。

    “那……赵承砚之行为,应该如何定罪?”小万历说道。

    张居正回答道:“人死罪销。既然他已死去,又无亲无故,朝廷便不作处理,朝廷不认其举动为尸谏,但也不将其当作造谣,不打压,不提倡,任由百姓评说。”

    “好!”小万历认可地点了点头。

    如此做,其实已算得上是朝廷对民意的妥协。

    “那此事便这样处理吧,众卿可还有异议?”小万历看向下方。

    “臣等无异议!”下方官员,异口同声。

    依照沈念的脾气,真要细查,绝对能查到冯保头上,甚至还能查到张四维头上。

    但这无疑会影响明年三月的会试。

    为了朝堂稳固,这样的结果反而是最好的,百姓应该也都能接受。

    ……

    这一刻,沈念觉得自己该站出来说话了。

    他大步走出,高声道:“禀陛下,往年主考官、同考官都是提前一个月定下,之后便入贡院出题,使得行贿者无法向主考官、同考官行贿。”

    “今年因两位阁老都需要避嫌,故而所有人都知明年会考的主考官是张大学士,故而才传出了谣言。不如改此常例,今年的主考官,不从阁臣之中选。如此,也能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朝廷对他们所言的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