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01章:重阳日百家议政,学术派碰上数据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101章:重阳日百家议政,学术派碰上数据流 (第2/3页)

书院,禁止生员议政。

    ……

    约一个多时辰后。

    诣阙者们发表完政见主张,提出对封禁民间学院、生员禁止议政的看法后,话语方向转向抨击时政。

    言辞逐渐变得激烈犀利起来。

    有人称:朝廷应立即废除诏狱,废除宦官干政,以宽仁之治,还天下一片清明。

    有人称:地方官员胥吏贪墨严重,蛇鼠一窝,误国害民,当下之考成法使得他们苛治于底层百姓,流民不断增多,理应重置改进。

    有人称:朝廷应立即减免百姓赋税,还田于民,限制土地兼并,让天下百姓皆有田可种,皆有屋可居。

    有人称:当下权臣专制,一应国策皆是一言堂,应削减阁臣之权,提高六部之权。

    还有人称:边境军政混乱、官商一家,朝廷应将某些长期守边的军帅官员撤回,另换新官。

    还有人称:当下科举,死守教条,拘于形式,已是死水一潭。天下人所学皆是禁锢人性的程朱理学,理应从明年会试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有些话语,若是有夫子在书院内对着年轻的读书人言说,依照张居正的脾气,早就命人将他们关入大牢了。

    诣阙者们抨击时政,非常兴奋。

    每个人所言的方向都不一样,林林总总,已挑出了朝廷三十多个毛病。

    其中不乏有直接抨击张居正的。

    言论犀利而直接。

    甚至将张居正比作西汉之权臣霍光,这比骂他是北宋王安石,更加严重。

    张居正坐在中间,不时轻捋胡须。

    他担任首辅以后,经历的诋毁非常多。

    但当下的他已不在乎。

    为了新政能顺利一些,阻力少一些,他完全能舍弃自己的名声。

    更何况他在这些人眼里,名声本就不好。

    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欲安国家、定社稷耳,怨仇何足恤乎,吾从不恤于人言!

    ……

    眨眼间,到了黄昏。

    除了主持官申时行叫停两次,供大家歇息小解或去一旁吃些内廷宦官准备的点心外。

    议政台之上,几乎是只要有人下去,便立即有人站上去。

    一个个诣阙者,皆无比亢奋。

    他们压根没想到,自己竟有机会站在午门前抨击朝政,且不用受惩。

    今日,所有议政官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讥讽之言,大家都倾耳聆听,而不可发一声斥之。

    沈念听了大半天后,心情逐渐放松起来。

    百家议政前。

    书生士子们俨然如洪水猛兽。

    轻则反对当世之法令政策,重则直接反朝廷,势头非常强劲。

    但今日听他们一讲。

    沈念听到最多的,其实不是反抗,不是异端学说,而只是过于理想化。

    此外,他们的言论中也裹挟着大量民意,这是朝廷必须要重视的。

    渐渐的,天色全黑,午门前燃起了火把。

    申时行见天色已黑,本想宣布结束。

    但张居正有言:待无人再上议政台或到子时,再行结束。

    这可能是天下读书人唯一一次痛快发言且朝廷暂时还不会反驳的一日。

    张居正想让他们说个痛快,想要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

    又过了一个多时辰。

    亥时初(21:00),诣阙者们终于发言完毕,无人再上台。

    申时行当即宣布结束。

    同时提醒所有人,明日午时后,将是朝廷议政官们的发言时刻。

    此刻的沈念。

    脑海里钻入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学说政见,又累又乏,当即便回家睡觉了。

    ……

    翌日,太阳刚刚升起。

    昨日诣阙者言论的简报,便印制了出来。

    翰林院、顺天府、贡院、文庙、国子监等衙门前,皆有张贴,且还有胥吏散发于民间街头,欲令更多人知。

    书生士子们纷纷围观。

    他们想看一看,朝廷会不会虚以委蛇,将一些反抗的学说政见压下去。

    当发现简报之上皆是昨日实情后,一些书生士子不由得对朝廷产生了一丝好感。

    往昔。

    他们是根本看不到朝廷这份真诚之意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此乃朝廷笼络人心之举,实则是为了今日午后的反驳。

    “作戏而已,我若是没猜错,今日午后,那些议政官们一定会将这些政见逐个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