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075章:三问张首辅!临川举子汤显祖(2合1,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0075章:三问张首辅!临川举子汤显祖(2合1,求月票) (第3/3页)



    很多官员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一些书生辩论,甚至不愿接收任何诉状。

    就是怕这种事情出现。

    一旦被问得哑口无言,可能名声尽毁,仕途不畅。

    沈念听到这三个问题,则甚是欣赏地看向这个年轻书生。

    这三问,不算妄议朝政,全都问到了点子上。

    正是民间街头许多儒生的疑惑。

    张居正若能回答得正确,将能减少很多抨击朝政之言。

    就在这时。

    人群中有人惊呼:“他……他是临川汤显祖!”

    “汤……汤……显祖?”

    听到这个名字,沈念顿时明白为何看他非常眼熟了。

    汤显祖,就是那个写了临川四梦的汤显祖。

    隆庆四年,二十一岁的汤显祖便中了举人。

    然后隆庆五年与沈念一同参加会试,沈念高中,而他落榜。

    之后,汤显祖又参加了万历二年的考试,仍旧落榜。

    沈念与他虽不相熟,但汤显祖在京师的名声非常大。

    他擅写八股文,以诗文名蔽天壤,乃是明年会试的一甲热门。

    此人文采高,脾气也是出奇的臭。

    向来不结交权贵。

    张居正听过汤显祖的三问,略微思索了一番后,捋了捋胡须,道:“老夫一个一个回复你。”

    “其一,朝廷赈济灾民,重惩贪官污吏,完全遵照祖制与大明律而行,对待百姓,自然是一视同仁。赈灾是赈灾,致歉是致歉,此次之后,后续一切以此为例,若有百姓暴乱,那是另外一件事情。”

    “其二,灾民有冤难告,在于地方官无能,在于吏治污浊,朝廷正以考成法整治吏治,整体见好,老夫相信至多三年,百姓无须越诉,便可讨还公道!”

    “其三,举贤不避亲,老夫用人问心无愧,可使天下人监督!”

    张居正一脸正气,直视汤显祖。

    此刻的汤显祖,有些不敢与张居正对视。

    对方之言,给他一种“事实俱在,问心无愧”的无力反驳感。

    当下的他,还非常稚嫩。

    根本没有能力与张居正论辩。

    张居正接着道:“若不信老夫之言,可倾力在明年春试中考出成绩,入仕监督老夫!”

    汤显祖面色微红,拱手道:“晚生受教了!”

    张居正点了点头,环顾四周,见无人再问,便转身离去。

    ……

    大半个时辰后,张居正大步走入内阁值房。

    一名文吏小跑来到张居正面前,道:“阁老,城外三问之人,乃是临川举子汤显祖,有些清名,要不要……”

    张居正扭脸瞪眼道:“要什么?他所言无错,不准针对此人!”

    “是,是!”文吏慌忙答道,他本想邀功,没想到撞在了墙壁上。

    ……

    很快。

    百官在城郊向灾民致歉,汤显祖三问张居正的消息便传到了京师的大街小巷。

    百姓大多都是欢喜的,因为这是朝廷尊重百姓的体现。

    儒生士子们则是议论纷纷,将关注点聚集到了汤显祖的身上。

    有儒生甚是钦佩汤显祖,夸赞他敢于质问当朝首辅。

    有儒生认为汤显祖是要邀直名,如年初的御史刘台一般。

    还有一些儒生觉得汤显祖问得不到位,被张居正三言两语便打发了,若是自己去问,绝对能问得满堂彩,问得张首辅哑口无言。

    此类书生在茶馆酒巷高谈阔论,句句不离朝政。

    肚子里似乎有无数条治国良策。

    论政结束后,他们转身就去了花街柳巷,后者对他们而言,似乎是更重要的事情。

    ……

    四月十六日,近黄昏。

    辽东都司,广宁城。

    辽东巡抚张学颜、辽东总兵李成梁,还有三位巡察特使:司礼监太监王臻、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曹威、都察院巡安御史于休五人,阅罢朝廷诏令,都是惊得一身冷汗。

    没想到朝廷会如此自惩!

    张学颜和李成梁都黑着脸。

    二人虽没有贪墨赈灾银,但却是辽东的军政主官。

    致歉信定然是要写的,俸禄一定是被罚的,也指定会被天下人骂的,没准儿还会降职。

    锦衣卫都指挥佥事曹威长呼一口气,道:“依照朝廷诏令,接下来,辽东境内,可能就要人头滚滚如瓜落了!”

    其他四人都点了点头。

    不杀一群贪官污吏,不足以抚慰辽东灾民之苦,不足以弥补当下辽东赈灾银贪墨之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