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四章:三足鼎立的后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百零四章:三足鼎立的后宫 (第1/3页)

    汉兴二年,正月十六日。

    天子下诏,令宗正卿刘虞,将皇长女刘凰的名字正式录入宗籍。

    通常来说,满三月之龄的皇子以及满周岁之龄的皇女才会被正式录入宗籍。

    满三月之龄的皇子,意味着渡过了最易夭折且生母产后体弱,无法保护皇子的阶段。

    至于皇女,由于没有继承大统的机会,则不会受到太多的重视。

    但具体什么时候录入宗籍,也无非是天子的一句话罢了。

    不过宗籍与宗谱不同,宗谱只录入皇子皇孙的名字,皇女则不得录入宗谱,但名字录入宗籍,则意味着宗室身份得到了皇室的正式认证,再依据与天子血脉的亲疏远近,登记在相应的名录之下。

    宗正卿掌管宗室事务,记录各王国嫡庶长幼和宗室亲缘关系。

    郡国每年需向宗正卿上报宗室名籍,用以制作诸王、宗室的世系谱牒。

    若有宗室成员犯法,被判髡刑(剃发)以上刑罚,也须先上报宗正卿,获准后方可行刑。

    然而,由于大汉曾历经倾覆之灾,前汉的宗谱在战乱中部分遭到损毁,致使许多小支旁系的宗室失去了官方身份,譬如中山靖王这一支的世谱。

    那位中山靖王刘胜,光是继承王爵与受封侯爵的子嗣便有二十一人,其余子孙数目逾百,各地宗室又遭新莽驱逐屠戮,尽皆流离失所。

    后汉光复之初,不知有多少刘姓之人攀附中山靖王后裔之名,以至于中山靖王几乎成了一块攀附宗室身份的“烂招牌”。

    世祖光武帝索性一刀切,要求提供明确的族谱为证,并有郡国内世家豪门出面佐证,方可重归宗籍。

    因此一众没落的前汉宗室便被迫脱离了宗籍。

    刘备的先祖恰恰属于那批不幸没落者,从此脱离了宗籍。

    即便刘备的祖父刘雄官至东郡范县县令,也依旧难以回归宗籍。

    宗籍保有容易,但重归难。

    非官至二千石者,几乎无望重录宗籍。

    幸而刘备在黄巾之乱中立下战功,并且经过一众涿郡世家豪门的认证,刘辩特旨恩准,将他连同父、祖三代,重新录入宗籍,成为了得到朝廷官方认证的中山靖王后裔。

    而刘凰的名字录入宗籍,最开怀的并非是作为父亲的刘辩和作为母亲的刘清,更非是作为祖刘宏与何皇后这对祖父母,而是身为宗正卿的刘虞。

    宗正卿的职责是代天子这位刘氏族长管理宗族事务,但宗族头等大事,莫过于莫过于嫡支血脉是否人丁兴旺。

    好不容易得遇一位圣明天子,刘虞他自然盼着刘辩长命百岁,子孙绵延不绝。

    只要不出意外,一位明君至少能为国家续上一代守成的中庸之君。

    即便后世君主只是萧规曹随,父子两代也足以为大汉延寿四十载。

    若天佑大汉,重现继“光武中兴”后实现“明章之治”的壮举,祖孙三代励精图治,为大汉延寿一甲子甚至百年,也犹未可知。

    而刘清因诞育皇长女之功,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